虚假兼职、虚假购物、金融理财、虚拟商品、冒充身份......3月8日,正值国际妇女节,辽宁网警总结了近年来易让辽宁女同胞上当的骗局,并送上一份女性防诈骗指南。
数据:女同胞最易被虚假兼职骗 占比近4成
警方提供的数据显示,近年来女性最易上当受骗的网络诈骗各式各样,其中占比最高的为虚假兼职类诈骗,占39.9%;其次为虚假购物类诈骗,占12.1%;金融理财类诈骗为第三位,占9.8%。其他网络诈骗类型有:身份冒充类诈骗、虚拟商品类诈骗、网游交易类诈骗、退款盗号类诈骗、赌博博彩类诈骗、虚假中奖类诈骗、保证金欺诈、信用卡欺诈、交友欺诈等。
案例1:防虚假兼职 别被“高额回报”迷惑
案例:沈阳女孩小丁在微博上看到“刷单返利”的广告,加对方QQ后,根据对方提供的链接用微信支付进行刷单。但刷单后并未见返利,反而被对方拉黑,损失599.8元。
不法分子往往会以“轻松+高薪”做兼职为诱饵,这类骗子的行骗对象从学生群体到上班族都有。不法分子给受害者提供一家公司备案信息以骗取信任,随后伪造后台交易记录用来打消受害人疑惑,而后让受害人做简单的任务并迅速返款,彻底消除被害人的戒备心。随着任务的不断推进,不法分子以“卡单”等借口拒绝给被害人返款。
辽宁网警提醒,在选择网络兼职时,一定要理智,不要被所谓的“轻松”“高额回报”迷惑,切忌贪小便宜。
案例2: 防虚假购物 网购须确保上网环境安全
案例:刘女士在一个手机购物App上看中了一双标价3300元的运动鞋,加客服微信联系购买。客服要求刘女士先支付2100元定金后才能发货,可等刘女士支付定金后发现,客服将其拉黑,鞋也没有发货。
俗话说“购物是女人的天性”,不法分子在购物网站植入病毒,或制作以假乱真的网页,或挂出与实物不符的图片引诱消费者,待消费者下单付款后,迟迟不发货且无人接听客服电话,这就属于虚假购物类诈骗。
辽宁网警提醒,上网购物一定要在安全的上网环境下进行,不要误入不法分子的“糖衣炮弹”陷阱。
案例3:金融理财类诈骗 投资需谨慎
案例:王女士在微信上认识了一个自称见多识广的美女,向她推荐外汇理财项目,并以合作经营赚取高利润为诱饵骗取王女士520万元,结果这个外汇理财项目是虚假的,“高学历美女”也被警方逮捕。
这类诈骗常以高额的回报吸引女性投资者,让她们在钓鱼网站或直接转账等方式购买金融理财产品,或以各种理由骗她们缴纳会员费、保证金,以此盗走个人信息和账户资金。
辽宁网警提醒女性朋友,各种信息都可能作假,且这种诈骗隐蔽性很强,如果有投资意向时,一定要谨慎评估选择。
案例4: 防冒充身份诈骗 切忌感情用事转账汇款
案例:沈阳女孩小张在微博上认识了一个“校友”,“校友”远在国外即将回国,主动帮小张代购套近乎。就在约定回国日期的前一天,“校友”告诉小张他的机票出了问题,让小张帮忙垫付机票钱,结果小张汇了钱过去,对方就把她拉黑了。
不法分子利用女性朋友感性的一面,使用微信等通讯工具冒充亲人、朋友、领导、政府机关等,以有急事用钱、账户涉嫌违法等借口骗取钱财。
辽宁网警提醒,女性朋友在遇到有人要求转账汇款的情况时,一定要第一时间当面或电话核实真假,切忌感情用事、盲目慌张。
案例5:防虚拟商品类 别贪小便宜
案例:沈阳吴同学春节期间迷上了玩“王者荣耀”,看到游戏页面上弹出了“中奖”的字样,加QQ好友即可优惠兑换充值点券。吴同学按照对方提示充值,不仅点券没换来,充值的500元也打了水漂。
不法分子通常用低廉的价格、亮丽的外表吸引女性网络游戏玩家,后让买家购买游戏点卡、网游装备、Q币等虚拟商品,在付款的一瞬间将虚拟物品据为己有。
辽宁网警提醒,在上网购买虚拟物品时应选择正规网店,切忌贪图小便宜,同时也应保护好购买虚拟商品的个人信息,谨防被不法分子盗取。
(沈阳晚报、沈报融媒主任记者 唐心萌)
来源:沈阳晚报 责任编辑:闵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