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和儿子相约下午启程旅行,中午却倒在岗位他和同事相约回来喝庆功酒,再也回不来了
吴大啊,你“失约”了!

吴承良(右)工作中
我们将送别浙江省义乌市公安局经侦大队大队长吴承良。
8月9日下午2点多,吴承良突发疾病倒在工作岗位上,经医院抢救无效,不幸离世,年仅49岁。
这几天,从各地赶来慰问吴承良家属的人很多。52岁的义乌人王红仙是其中比较特别的一个。因为卷入一起经济案件,王红仙曾一度每天去经侦大队“报到”。2017年12月吴承良任经侦大队大队长后,不熟悉吴承良的王红仙还指着他的鼻子大骂过。可接下来的1年多,来经侦大队找吴承良咨询,成了王红仙重要的精神寄托,“如果没有吴大,我早就崩溃了。他像兄长一样,不仅帮助我解决案子,还总是鼓励我要振作起来,好好过日子”。得知吴承良去世的消息,王红仙连忙从家里赶来,再次守在了熟悉的经侦大队门口,“我想送送吴大”。
“三年之约”
对于吴承良来说,8月9日原本是个“好日子”。
3年前,吴承良和儿子定下了一个美好的约定:儿子考上大学后,来一场属于父子俩的暑期旅行。这个夏天,吴承良的儿子收到了上海海事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跟父亲当年一样,也是法学专业。吴承良也打算兑现承诺,8月1日,他的休假报告得到上级批准。
吴承良和儿子飞往旅游目的地的航班,就在8月9日下午4点30分。当天早上8点半,吴承良依旧准时召开大队工作例会,与同事商讨一天的工作;然后找相关民警沟通案件,修改报告材料;接着到局里汇报借调民警事宜;再去找法制大队老同事探讨了几起案件……11点20分左右,吴承良回到大队,和同事一起研究了相关工作。
11时32分,饭点到了。吴承良没去食堂,而是在工作群里发出了一条工作信息,提醒所有民警做好警情、案件、涉案人员、涉案财物等执法管理工作。之后,有民警找他批材料,却找不到人;他儿子打不通他电话,发信息也不回。大家找了一圈,结果发现倒在地上的吴承良,值班室里还有碗已开封却还没来得及泡的方便面……
“免检产品”
一直到现在,经侦大队民警陈根水都不愿相信,这个曾经让他“发怵”的吴承良,就这样走了……
对公安业务部门来说,法制部门的同事就像是火眼金睛的“监考老师”,案件材料在送达检察院前,都要经过“监考老师”严格的审视,严格到一个错别字也要被揪出来。
而吴承良到经侦大队工作之前,一直在法制大队,足足干了18年。
有10年警龄的陈根水办过很多重要的案件,对自己做的案卷也很有信心。2017年12月,他第一次拿着厚厚的案卷找吴承良审批时,这个新上任的大队长说:“先放一下,我要看一下。”陈根水没想到,第二天一大早,吴承良就把一张“案卷整改清单”发给他,列出的问题细到案卷中的一个错别字。“要知道,那份案卷有1500多页,初看一遍也要一整天,他肯定是加班加点看的。”陈根水说。
后来,每次去法制大队审批案子,陈根水总是骄傲地说:“这个案子我们吴大看过了,肯定没问题!”确实,吴承良看过的案卷几乎就是“免检产品”。
“庆功之约”
这两天,经侦大队民警陈超经常攥着一个刻有“义乌经侦”4个字的红色铁皮名片夹。这是一份来自吴承良的新春礼物。
这是吴承良从淘宝上定制的。在定制名片的时候,他还把民警们的名片都更新了一轮——名片上只留下办公电话,删除了私人号码。原来,以往一些案件当事人会私下打民警私人电话,想套近乎拉关系。如果名片上只印制办公电话,既为民警规避廉政风险,又维护民警正常生活。
陈超至今还记得,吴承良给他们分礼物时,这个爱抽烟的“老顽童”还笑嘻嘻地献宝,“喏,你看,这个名片夹还能放下10支香烟,可以一‘夹’多用。”
如果要说吴承良有什么缺点的话,同事们都说,他的烟瘾比较大。他经常一边办公,一边一根接一根抽烟。有时,开会时,他还会主动给抽烟的同事发香烟。大家劝他少抽点,他就“耍赖”——“烟就是我的命呀。”
不过,同事们都知道,他这么大的烟瘾,是因为长期繁重的工作压力。义乌商贸发达,经侦线任务重,工作量大,各项工作数据占金华全市50%以上。在吴承良的带领下,2018年,义乌经侦大队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全年共抓获犯罪嫌疑人359人,同比上升34%;移送检察院审查起诉302人,同比上升22.3%,另外还拿下4个专项行动第一名!
就在吴承良离世前,他带领着专案组,刚刚破获“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最大的假外币案”,获国务院贺信表彰及公安部嘉奖令,专案组正准备申报集体一等功。
吴承良在休假前,还和同事相约:“等我休假回来,一起喝庆功酒!”
可如今,他失约了。
来源:平安浙江网 责任编辑:王淑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