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乔司监狱出监分监狱内,一条100米长的走道连接着监区大门和分监狱大门。平均每天都有十多名服刑人员通过这条路,迈向高墙外的自由世界。出狱前的最后一天,他们是怎样为新生活做好准备、怀着怎样的心情面对这最后100米的?
“要不要告诉儿子真相”
向老师单独咨询
38岁的傅平(化名)出生在丽水山区的一个偏远乡村。去年,傅平因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入省乔司监狱服刑。从入狱的第一天开始,2017年8月18日这个刑满释放的日子就刻在了他的心里。临释前的最后1个月,傅平来到出监分监狱。终于,离8月18日越来越近了,近在眼前了。
早上9点到11点是常规的出监教育课时间。省乔司监狱与杭州市就业管理服务局、浙江省婚姻家庭协会、省内各民主党派等机构合作,邀请社会人员为服刑人员讲授与社会接轨的就业、创业、法律、心理调适等课程。8月17日那天,省婚姻家庭协会的老师来授课,帮助和引导服刑人员以良好的心态去修复婚姻关系、家庭关系。
家里对傅平年幼的儿子隐瞒了“父亲坐牢”这件事,傅平一直犹豫回去后要不要把真相告诉儿子。课后,他找到老师单独咨询。老师告诉傅平,良好和谐的家风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可以待孩子长大一点告诉他。
唱了一首《母亲》
参加“监区好声音”
午餐后的休息时间,二监区大厅里一阵热闹,“监区好声音”活动开始了。不善言辞的傅平尽管有些害羞,但在民警和其他服刑人员的鼓励下,他还是拿起话筒上台唱了一首《母亲》。
“第一次走进这里,仰起头只能看到被高墙圈围的一片天空。孤独、迷茫、害怕,什么情绪都有。”傅平回忆,好在他的情绪很快得到了缓和。当时为了隐瞒父母,傅平一直没有联系家里。管教民警主动找到傅平,建议他给父母打一通亲情电话,让老人放心。“没想到我这点小事,民警也这么上心,这让我觉得自己并不孤独,还有很多人在关心我。”
模拟高铁购票和进出站
模拟实训
休息的时候,傅平总会透过铁窗凝视天空。他羡慕鸟儿的自由,但又担心重获自由后,自己无法适应。
下午3点,傅平来到监狱为临释人员顺利回归社会而专门开辟的模拟实训“嘟嘟城”。在这里,他能模拟办证、网购、租车等新的社会服务内容。
从自动购票机购票,刷票进站、出站,这些简单的动作,傅平重复了好几次。这样的模拟,让他对回家的路放心很多。“现在外面连共享单车都有了。只离开了3年,就已经有些跟不上趟了。”傅平开玩笑说,出去后要好好补补课。给妻子打了个亲情电话.
给妻子打亲情电话
晚餐后,傅平申请了一次亲情电话。过了今晚,明天一早他就要按模拟实训的那样搭上高铁回家去了。然而,这几天一直没能联系上妻子,也不知道回家后有什么安排,傅平有些紧张。妻子在老家照顾孩子和老人,已经很久没来探望傅平。电话打通了,妻子说,因为工作关系,没办法来监狱接他,但是会去丽水火车站接他。傅平有些感动,握着话筒想说点什么,但又咽了回去。“还是等出狱后好好对她、报答她吧。”挂了电话后,他说。
怎么也睡不着
躺在床上设想未来
管教民警发现了傅平的情绪波动,找他谈话。民警手上拿着一张报道九寨沟地震的报纸。“你看,你永远不知道意外和明天哪个先来。出去后,千万不要沉浸在过去,要努力往前看。”傅平连连点头。提到未来,傅平很兴奋,他说他想做网商,卖土特产。
对未来生活的想象,几乎成了傅平每天入睡前的必要程序,今晚尤其。晚上10点,傅平躺到床上,却毫无睡意,“首先肯定要抱抱孩子,在家陪着父母孩子妻子生活几天。然后就要着手创业,我们村子里很多自产的米面、番薯干、小笋、香菇,都很好吃。”
拒绝早餐,整理东西
书信照片和证书要带回家去
8月18日,终于到了。一早起床,傅平兴奋得连早餐都拒绝了,“留着肚子回家吃!”他开心地和同小组的服刑人员打招呼、整理东西,还把随身的一些书籍放到阅览室送给监狱。
早上7点半,民警来检查傅平携带出狱的随身物品。行李特别简单,除了换洗衣服,就是3本技能职业等级证书和妻子寄来的书信照片。监狱改造的目的不是培养合格的服刑人员,而是合格的社会人。刚进监狱时,民警问傅平,你会什么?傅平想了半天说,我过去是在药房管药的,再出去肯定走不回医疗领域了。在服刑期间,傅平报名参加了监狱开设的收银、插花、缝纫技术教育课程,并都考取了职业等级证书。从进监开始,他就在为出狱后的生活做准备。
走到大墙外,深深一鞠躬
迫不及待走向自由
洗澡,换下囚服,穿上民警带来的新生服,在释放文书上签字后,傅平许下誓言:立志成才,报效社会。
傅平走完最后的100米,监狱的大门缓缓打开,阳光撒进来,他迫不及待地走了出去。仰望蔚蓝的天空,他深深吸了一口气,崭新的未来由此开始。傅平转过身,朝民警深深鞠躬,说了句“再见”。民警回答:“一路顺风,希望这是个不会再见的告别。”(记者王春芳 孙佳丽 通讯员 蔡勇 陈小明)
来源:平安浙江网 责任编辑:王淑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