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你们找到我以后
我才能过上正常生活
生活才可以重新开始”
两岁幼儿遇害身亡
2000年4月28日,四川省巴中市警方接到报案,称一名不满2岁的幼儿死在了自家床上。
经法医鉴定,幼儿是被人用手掐住脖子导致窒息死亡,幼儿的脖子上有明显的掐痕。
幼儿父母平时以跑车拉客谋生,幼儿母亲说,那天中午她与丈夫去跑车,就将孩子交给了一个叫杨平东的男子帮忙看管,等他们傍晚回家,没见到杨平东,孩子反而躺在床上一动不动。
据幼儿母亲介绍,2000年春节,在她和媒人的介绍下,杨平东来巴中城相亲,但对方没有看上他,就草草结束了。
杨平东的家在渠县乡下,离巴中城区有一二百公里,由于当年交通不发达,杨平东就滞留在了巴中城,幼儿父母好心收留了他,但没想到会发生这样的惨剧。
接到报案后,警方在巴中城街上、宾馆等地全面搜查杨平东,但杳无音讯。除此之外,侦查员还连夜驱车去了他的老家。
杨平东父亲说,儿子相亲走后一直没有回来过,更不敢相信他会与凶杀案有牵连。周围的邻居也表示,案发后没见过杨平东。
警方接力追捕
高大年曾是一名刑警,现已退休,是当年追捕杨平东的第一批侦查员。
杨平东消失后,巴中警方向全国发出了1000多份协查通报,围绕杨平东的社会关系,建立了立体信息网,但仍没有任何有价值的线索。
随着时间推移,幼儿的父母有了第二个孩子,但曾经的那份伤痛对他们来说从未减弱。并且,对追捕杨平东的侦查员来说,更是无法放下。
2002年底,最先追捕杨平东的侦查员高大年,调离了刑警队,去了新岗位。但对杨平东的追捕并没有停止,侦查员李庄等人开始接手。围绕杨平东的家庭与社会关系,他们做了大量工作。
近些年,信息技术 、生物技术等高科技手段纷纷被运用到刑事侦查领域。新的抓捕小组想到的第一个科技手段,就是人像追踪。侦查员将杨平东的照片放入人像追踪系统,随后找到了一名长相与杨平东很接近的人。
但最终调查发现,这名与杨平东长相接近的人是一位农民,居住在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并不是要追捕的杨平东。
令侦察员没想到的是,人像追踪、大数据、DNA生物技术,一连3招高科技的运用,都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从嫌犯亲人入手
侦查员注意到, 17年来,因为亲情,杨平东的父母和妹妹拒绝与警方配合,对杨平东的消息更是守口如瓶,相当默契。因此,侦查员决定用“计”来调动他们。
通过技术侦查,侦查员了解到,杨平东父母在接到“保险公司的理赔电话”后,果然着急,当天就和远在广东汕头的女儿通了电话。
杨平东的妹妹杨平芳接到电话之后,没说什么就把电话挂了,过了1个多小时,给母亲回了电话。
新的抓捕小组将调查重点转移到了广东汕头,一圈调查下来,侦查员在杨平芳家并没有发现杨平东的痕迹,手机通话记录也无线索。但侦查员肯定的是,妹妹与杨平东一定有联系。
警方发现,杨平芳不仅和哥哥有联系,还曾让小儿子给杨平东办过手机卡、银行卡。多重证据显示,杨平芳已经涉嫌包庇罪,但由于她不配合,新的抓捕小组决定,对她采取强制措施。
慑于法律的威严,经再三思考,她最终透露,17年中,杨平东与她联系过两次。
妹妹说,杨平东第二次过来,办好手机卡与银行卡后就离开了,此后再无联系,只是隐约知道哥哥好像在中山市打工。
17年后,他终于现身
通过高科技手段,抓捕小组发现,杨平东借用妹妹小儿子身份办的手机号码,虽然没有使用,但捆绑了一张银行卡,就在几天前,有人在中山市的自动取款机,用那张银行卡取了一笔钱。
监控录像显示,2017年12月19日早上8:00多,一名男子来到了中山市的一台自动取款机前,取了500元钱后离开。
监控中的男子,面貌虽然不是很清晰,但侧面与杨平东有些相似,再加上年龄和身材等都与杨平东接近,侦查员初步认定,这名男子就是杨平东。
通过视频追踪,侦查员找到了杨平东的出租屋,但他并不在家,抓捕小组一边继续蹲守,一边对银行取款机的监控视频,进行反向追踪。最后,监控视频显示,当天取完钱后,杨平东坐上公交车,在一家建筑工地附近下了车。
知情人告诉侦查员,杨平东确实在这家建筑工地打工,化名为“王磊”,最近几天工期紧,他没有回出租屋,吃住在工地。2017年12月22日早上,抓捕小组在工地将杨平东抓获,他没有丝毫反抗,束手就擒。
回顾17年的逃亡路,杨平东后悔万分,至于当年为什么对一名不满2岁的幼儿下手, 杨平东说,是为了报复幼儿的父母。因为幼儿父母和媒人一起,收取了他三四千元的中介费,相亲没成功,他要求退费,但被拒绝了。
在案发的2000年,三四千元是一笔不小的数目,杨平东说,这笔钱是父亲给别人下跪借来的,幼儿的父母与媒人不愿意退钱,让他十分生气,因此趁幼儿父母外出,他将幼儿掐死了。
现在,杨平东已经被检察机关,以故意杀人罪批捕。
普法时间
Q:今天我们节目请到的嘉宾,是中国人民大学的魏晓娜教授,欢迎您,魏教授。魏教授,这起案件当中杨平东之所以潜逃17年才被抓获,跟他们家人的不配合有很大的关系,家人暗中帮助了杨平东的潜逃。在中国古代有一种说法是亲亲相隐,就是亲人之间,如果犯罪的话,可以互相地包庇,官府还不定罪,那么在现代的法治环境之下,这种亲亲相隐,还有它的法理支撑吗?
A:其实在我们新中国成立之后,对于这种思想,基本上是持否定态度的,我们现行的刑事法治上,是不承认这种亲亲相隐思想的。最典型的比如说《刑法》中,310条就规定了,这种窝藏罪和包庇罪,是不以你是不是亲属,或者是亲属之外的人来作为条件的。所以说,即使是亲属,只要有窝藏和包庇行为,也会构成犯罪。包括我们《刑事诉讼法》上,也强调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包括任何单位和个人。
整整十七年,
侦查员从“50后”接力到“90后”,
侦查手段从原始排查到信息技术,
他们从未放弃。
正是这份坚持和执着,
让失踪隐匿的罪犯得以归案,
接受应有的法律制裁。
案件来源 | 《今日说法》节目《接力追捕17年》(上下)
实习小编 | 王明会
维护 | 宋小军
主编 | 王秀敏
来源:CCTV今日说法 责任编辑:闵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