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到江南,呈现一派别样的生机。
国以安为宁,业以安为兴,民以安为乐。之江大地上,平安一直是5600万浙江儿女孜孜以求的目标。
从2004年到2018年,从“小治安”到“大平安”,14年矢志不渝、14年砥砺前行,浙江坚持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平安建设花开满园、硕果累累,民富与民安齐头并进、和谐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对全省人民的新期待,面对群众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新需求,浙江又作出了庄严承诺: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打造平安中国示范区,努力创造安全的政治环境、稳定的社会环境、公正的法治环境、优质的服务环境,不断增强全省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平安浙江建设新篇章,正在书写。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现在生活在村里,比以前安心多了。村里有90多个视频监控,平时驻村民警、党员、网格员、志愿者等一起守护村子平安,我们村的治安环境大大好转。”兰溪市经济开发区大阜张村综治中心里,村党支部书记张志标深有感触地说。
位于经济开发区中心地带的大阜张村,全村户籍人口3700多人,流动人口3800余人,原先社会治安环境复杂,打架斗殴等现象不少,但自去年8月开始创建“无案村”以来,村里矛盾纠纷、警情数大大下降。
浙江始终把平安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明确各级党政领导干部“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过去一年来,浙江坚持以善治为目标,加大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基层治理体系推广力度,不断强化自治的基础作用,健全以群众自治组织为主体、社会各方广泛参与的新型城乡基层社会治理体系。
平安建设人人参与、平安成果人人共享。在善治春风的吹拂下,如今在浙江各地,灵活多样的探索层出不穷。从行业协会到村规民约、社区公约;
从乡贤组织到“百姓参政团”,“治理为了群众、治理依靠群众、治理得失由群众评判、治理成果由群众共享”,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已深植百姓心中。
织好一张“网”管好万千事
“村里有了两位专职全科网格员后,村里发案率和出租房安全隐患都大大减少。”台州市路桥区横街镇山后潘村党支部书记、网格长潘再芳,对“全科网格”带来的变化感受深刻。
如今,路桥区共活跃着624名专职网格员,每日走访在田间地头、街头巷尾,提供便民服务,调解矛盾纠纷、排查治安及安全隐患……他们像是遍布城乡的“移动探头”“移动哨兵”,把基层情况及时传递给党委、政府,为当地筑牢平安建设的第一道防线。
而这,也是去年浙江全面推进“全科网格”建设,构建网上网下联动的基层治理新体系的一个缩影。过去一年,“全科网格”建设在全省全面铺开,织就了一张无交叉、无重复又无缝对接的基层治理网。
小到路面积水,大到老人走失,被收集上来的各类民生、治安、安全隐患信息传至线上,迅速得到分流交办和及时处理。如今在浙江大地上,这支23.4万人的专(兼)职网格员队伍,平均每天上报信息并推动解决各类问题2.2万余件,社会治理的触角真正延伸到基层,平安浙江的基层基础进一步得到夯实。
浙江坚持多元化解、创新举措,过去一年,全国首个矛盾纠纷化解网络一体化平台——浙江省“在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上线运行。一起起纠纷,在这个汇聚了9907名调解员、1442名咨询师、12家仲裁机构和104家法院的平台上或调解、或仲裁、或诉讼,及时定分止争。
为平安建设插上“智慧翅膀”
2017年8月18日,全球首个互联网法院在杭州诞生。在钱潮路,一座坐拥钱塘江的簇新大楼里,拥有全国领先的涉网案件大数据中心,在案件来源、证据、调解、送达、审理、卷宗等方面进行了全审判流程的数据化建设,实现涉网纠纷网上审,让老百姓足不出户就可以打官司,司法服务高效便捷。
让城市拥有“智慧大脑”,用探头“照亮”浙江大地。2017年,浙江向新科技要生产力、向大数据要大智慧,加快推进“雪亮工程”建设,并将它作为平安浙江建设的基础项目、示范项目、民生工程,回应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目前,浙江共建成184万多个视频监控,总数在全国排名第二;省市县乡四级综治中心共接入116万个,按照“有场地、有大屏、有人员、有机制”的要求,高标准建成视频指挥中心。此外,全省注册500万个平安浙江APP用户,每个APP都发挥了移动探头的作用,形成了“线上雪亮工程,线下群众眼睛”的良好局面。
过去一年,平安浙江建设的法治保障更加有力。去年新修订的《浙江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条例》,进一步创新和完善综治工作体制机制,明确政府和综治组织职责,突出社会共治,强化综治措施和领导责任,推动了我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55年前,“枫桥经验”从诸暨枫桥起步,走向中国;55年后的今天,新时代“枫桥经验”在浙江焕发勃然生机。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打造平安中国示范区,浙江必将谱写新的华丽篇章。(记者 沈吟)
来源:浙江日报 责任编辑:王淑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