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平安资讯平安要闻平安高层热点观察他山之石平安文化以案说法平安警醒
他山之石
当前位置:首页 > 他山之石

浙江南湖监狱“修心教育”治的就是“心”

发布于:2017-8-29 17:24:00  浏览:1806次
  原标题:曾经的毒贩如今时常对着儿子照片忏悔 浙江省南湖监狱“修心教育”治的就是“心”
  陈捷强(化名)细心地保存着一张照片。照片里,他的儿子戴着口罩,留着光头,对着镜头竖起大拇指比出“强”的手势。照片背后,是断断续续的笔画“爸爸,我等你”。
  在旁人眼里,陈捷强是个“断六亲”的人。2015年,他因贩毒罪被判处15年有期徒刑。被捕时,他的儿子和妻子都卧病在床。连他亲娘都说,儿子是被吞了良心,才干出害人害己的事来。入省南湖监狱后,经过感恩教育和忏悔教育,陈捷强感到愧对家人。2015年底,他的儿子白血病复发。在监狱的帮助下,陈捷强完成了外出捐赠造血干细胞的心愿(本报2016年6月2日头版曾作报道)。
  不幸的是,陈捷强的儿子最终还是走了。“我再也没有机会拥抱儿子了。我每天都在忏悔,没有好好珍惜以前的日子。今后,我只能做好自己,来弥补这些遗憾。”陈捷强每天都在提醒自己:后半生我要做个正直的人。
  监狱教育改造的目的,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人,而陈捷强的故事正是省南湖监狱修心教育的生动实践。2016年8月,浙江省司法厅厅长马柏伟首次在省南湖监狱提出探索开展“修心教育”。时隔1年,2017年7月,马柏伟再次来到省南湖监狱调研,对“修心教育”作了更系统和完善的阐述:“修心教育要坚持以治本安全观为指导,以向社会输出‘合格产品’为目标,通过创新教育改造方式方法和传统行之有效的教育改造方式方法有机结合,破除罪犯‘犯罪人格’和‘监禁人格’,努力把罪犯改造成为人格健康、适应社会的守法公民。”
  浙江省南湖监狱在省司法厅、省监狱管理局的指导下,逐步形成了修心教育网络框架体系,打造修敬畏心、宁静心、反省心、纯净心、自信心和个性定制的6个修心内核。“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浙江精神为修心教育总纲领,不断促进服刑人员对修心的认识,掌握修心的方法,体验修心的过程,形成‘教、学、修’三者有机结合的教育改造方式方法,即以‘教’为主导,强化民警教师的正向引导;以‘学’为主体,强化服刑人员的自我学习;以‘修’为核心,强化服刑人员修心的自觉。”省南湖监狱监狱长胡朝阳介绍说。
  以教铸行 善怕者不越矩
  “你可以强拉一头牛到河边,也可以强按牛头到水中,但你不可能强迫它喝水,这是为什么?靠外力推动的车开不快、也走不远,自带发动机的车子为什么能够跑得又快又远……”这是省南湖监狱六监区副监区长范强给新犯上认罪服法课的开场白,互动启发的方式一下子就引起了服刑人员的兴趣。
  六监区是省南湖监狱的入监监区,承担着对所有新入监服刑人员的教育工作。为了让入监教育更专业、更有针对性,监狱组织了一支45人的民警教师队伍,推行“走心入心”入监教育巡讲制。这支队伍里,既有监区、分监区的领导,也有全监区各个岗位的普通民警。“针对服刑人员文化水平不高的实际,我们尝试取象比类的教育方法,把一些不太容易领会的道理用浅显易懂的事物来揭示相同的特性和规律。”范强介绍,比如从中国传统文化阴阳五行的辩证唯物论说起,阐述了仁、义、礼、智、信这一《三字经》中讲的“五常”与五行的对应关系,最终与监狱正在开展的“修五心”相联系,从而让服刑人员了解仁者以恻隐为本、义者以正直为本、礼者以规矩为本、智者以学习为本、信者以戒欺为本。一堂认罪服法课下来,让服刑人员既对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内核精华有了初步了解、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了初步认识,更对修心教育有了初步认知。
  这些民警教师的精品课件还被监狱编写成了《修心教育50讲》《服刑人员修心教育应知应会》《警句箴言》等修心教育系列教材,引导服刑人员形成正确的理想信念和法治观念,以积极的态度和健康的人格成为适应社会的守法公民。
1.png
  徐卫青工作室
  除了这支民警教师队伍,监狱还有一个被省监狱管理局命名的“徐卫青工作室”,这也是全省8家教育改造工作室之一。监狱充分发挥好工作室的功能,将其办成民警师资培养、教育课题实践和顽危攻坚的平台和堡垒,强化传、帮、带的纽带功能,营造学术专业氛围;同时,定期邀请专家来主持和探讨重大课题研究,进行阶段性工作效果评估,不断形成叠加效应。
  以学内化 储德者可安身
  究竟是什么办法让一个有上千余名押犯量的监区连续400多天没有发生一起打架、对抗、自伤自残等严重违规违纪事件,实现监管秩序稳定有序?
  省南湖监狱一监区服刑人员金奔(化名)的经历正好可以回答这个问题。“六一”儿童节前,金奔收到了一张女儿的照片。他惊讶地看到,女儿穿着新衣服、拿着新书包,和他的管教民警合影。除了照片,民警还带回来了一段他女儿的视频,“爸爸,我很乖。你快回来!”听到女儿稚嫩的声音,金奔很内疚。于是,没有一技之长的他主动报名参加了监狱组织的缝纫技术培训班。
  “以前我很自大,觉得辛苦赚钱不如干一票来钱快。改造中也不踏实,别人无心的一句话都能让我恶语相向。”受到亲情感召的金奔脱胎换骨,除了课堂学习,还每天利用休息时间研究服装设计。“等出狱后,我要亲手给女儿做条裙子,还想靠服装制作过生活。”
  其实,“想见女儿一面”是金奔的一个“微心愿”。监狱将“微心愿”机制作为修心教育的激励手段,根据服刑人员的修心表现,以实现服刑人员合法、合规、合情、合理的“心愿”为激励措施,引导和鼓励服刑人员主动修心。
  同时,监狱从知识、文化、爱好、个性需求等方面入手,着力打造各类平台和载体,培养服刑人员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4.jpg
  监区文化活动
  四监区是省南湖监狱的出监监区。为了让服刑人员走好出监最后一步,监区在“修心课堂”里编排了国学课、音乐课、体育课、劳动课、经典赏析课、手工及技能课等精细课程,让服刑人员“有所依”、有所学。副监区长张斌介绍,监区编写了《新生五十问》,从人际关系调适和社会功能融入两个方面,组织学习并进行实训模拟,帮助服刑人员顺利回归。
  另外,监狱以“新岸”文化为主线,开展亲情帮教、趣味运动会、“听故事、找故事、荐故事”等各类监区文化活动,强化服刑人员的参与意识和互动意识,培养团结互助、乐观向善、感恩亲情的良好品格;开展书写家书、书画竞赛、诗词朗诵等评比活动,加强服刑人员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感悟;对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浙江精神和优秀传统道德文化,教育引导服刑人员审视内心价值观,崇德向善、诚信友爱、纯净心灵。
  以修启心 良知者能远行
  “真正的平静不是避开车马的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只有消除执念,便可寂静安然。大家好,这里是《心灵有约》节目。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一封家书……”夜幕降临,监舍的广播中又传来民警主播熟悉的声音。
  这个节目常常让四监区三分监区的服刑人员丁今明(化名)感慨万分。曾经,丁今明意志消沉,甚至有轻生的念头。监狱及时了解到他的情况,定制了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案。
  “通过修心学习、静心反思,我发现确实是我错了。我以前以为赚很多钱就是成功、给父母更好的物质条件就是孝顺,于是心怀侥幸、无视法律,不择手段地去追求更大的利益,以至于现在身陷这高墙之中。现在我明白,我曾竭力想拥有的幸福生活,并不是我亲爱的家人最向往的。因此,我决心努力改造,洗净内心的贪念,与过去的旧我决别,重塑一个积极向上、遵纪守法的新我。”在监区举行的“修心小剧场”活动中,丁今明的告白感动了很多服刑人员。
2.jpg
  入监宣誓
  监狱结合忏悔教育、法治教育、放松训练、反思教育等手段,教育引导服刑人员辨明是非、自我反省、悔过自新,达到静心养性、感悟自我的目的。
  省南湖监狱的每一个服刑人员都有一本《心灵日记》,伴随自己的心路历程。扉页上,有这样一段话:这是一本日记,也是一次直达灵魂深处的沟通,更是一段记载你心灵转向的见证。认真地坚持写下去,相信日后会成为你人生很重要的‘精神坐标’。
  22岁的服刑人员李秦(化名)因盗窃罪被判处1年有期徒刑。他性格孤僻,有暴力倾向,入监之初还深信监狱是个靠拳头生存的地方。入监第二天,他就与人发生口角,成了极难相处的“刺儿头”和监管安全的“炸弹”。但这种情况很快得以扭转,因为监狱对服刑人员开展行为规范教育和行为养成训练,以提高他们的规矩意识。
  “这几天太阳真大,看到警官顶着这么大的太阳给我们校正每一个队列动作的时候,我的心是充实的、感动的,因为我感觉吃苦也是一种赎罪,我必须要用汗水洗刷被人看不起的灵魂,走好改造的每一步……”经过一系列的学习训练,李秦终于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在《心灵日记》中这样写到。
  为了增强服刑人员对法律的敬畏之心,监狱在入监和出监分监区分别设置宣誓室,要求服刑人员在入监时对着《监狱法》、出监时对着国旗进行宣誓。“走过人生的低谷,接受法律的改造,经历灵魂的重塑,即将重新获得自由,在此我庄严宣誓:爱国守法,明礼诚信……”面对国旗,李秦的誓言铿锵有力。(记者王春芳 孙佳丽 通讯员 高伟先)



来源:平安浙江网  责任编辑:王淑静
关于我们  |  组织结构

版权所有:平安绍兴新闻网Copyright2014
号电话:0575-8516 2227、0575-8515 4422、0575-8517 8202
地址:绍兴市凤林西路300号
广告代理合作单位:绍兴市蓝剑传播有限公司;

浙公网安备33060202000023号 备案/许可证编号:浙ICP备13012563号 本站设计:耳東师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