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姜东良
□通讯员张伟强
“网格员真贴心,天天巡逻在身边,发现问题调处快,百姓拍手叫声好。”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五井镇茹家庄村村民贺光树逢人就夸身边的网格员。
原来,贺光树的邻居下水道未处理好,生活污水沿前街自流到贺光树家门口,刺鼻气味扑面而来。网格员吴宝军例行巡查发现后,第一时间入户了解情况,把左邻右舍聚到一起商量整改办法,协调将未处理好的生活污水管接入村地下排污管道,彻底解决了污水直排问题,也解决了贺光树的烦心事。
在临朐县,像吴宝军一样活跃在“红色网格”里的网格员还有很多。临朐县将网格化与基层党建、法治文化有机融合,用党建凝聚“红色力量”,为网格注入“法治基因”,探索出符合山区农村实际、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的新模式。这也是潍坊市通过党建引领法治文化建设助推社会治理精细化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齐鲁法治文化建设三年(2020—2022)行动方案》要求,加强党建引领,树牢法治思维,突出融合发展,充分发挥法治文化在社会治理中的规范引领作用,通过法治文化与民俗文化、乡土文化深度融合,有效扩大了法治文化的覆盖面、影响力、渗透力和传播力,走出了一条法治文化深度融入和服务基层社会治理的新路子。”潍坊市委书记田庆盈在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红色网格”助推基层治理精细化
胡敦章是茹家庄村第12网格网格员。“我们16名基础网格员一人负责一个网格,事项责任很明确,群众大小事我们都知道,群众有什么需求和问题,我们跟上处理,有问题找网格员成为群众的自觉行为。”胡敦章告诉记者,“与过去相比,现在群众遇事找法的意识越来越强,也更加信任我们,党群关系更密切了。”
据了解,茹家庄村发挥党总支牵头引领作用,推行“红色蜂巢”网格化治理服务机制,建立以党建为引领、网格为主体、多方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系,增强了服务治理实效。
茹家庄村党总支书记牛立波介绍说,党组织为“红”,网格员为“蜂”,各级网格为“巢”,治理服务为“蜜”,模拟蜂巢组织,优化网格和党组织设置,全村细划为16个基础网格,同步设立16个党小组,176名党员就近“落户”到各个网格,并由党小组长任网格员,实现党建领巢、网格筑巢、服务暖巢。同时,探索多方力量参与社会治理,通过“蜂王引领”——村党总支统筹协调把关议事,“引蜂入巢”——由党组织引领,吸纳退伍军人、群团组织、在外优秀人才、各类经济组织、法律界人士参与,实现综合治理。
“‘红色网格’源于‘红色基因’的传承。”临朐县委书记杜建华说,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一支队曾在此长期驻扎、县抗日民主政府在此诞生。茹家庄村建成村史馆和山东纵队第一支队纪念馆,铭记历史、以史为荣,成为全县干部群众的宝贵精神财富。在革命精神的影响和感召下,网格员甘作“蜜蜂”,打造“酿蜜工程”,从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小事做起,持续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厚植文化底蕴夯实法治文化基础
作为历史名人晏婴、郑玄、刘墉的故乡和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家乡,高密市传承优秀文化、发掘地域特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法治文化高度融合,创新形式,强化阵地,德法共育、以文化人。
据介绍,高密市深度挖掘齐相晏婴“重德、尚礼、省刑”、汉代郑玄注律与儒学相结合、清代大学士刘墉“奉公守法、清正爱民”的法治思想,建立“清爱法治文化园”“晏婴法治文化园”等特色法治文化基地,将法治文化阵地纳入城乡建设规划,因地制宜建造普法广场30余个、法治示范社区20余个,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法治文化熏陶,夯实了法治文化建设根基。
同时,放大莫言文学、红高粱文化品牌效应,整合高密茂腔、扑灰年画、剪纸、泥塑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融入法治文化元素,高标准建立“红高粱文旅小镇”“红高粱(法治)文化大院”等重点项目,让市民在雅俗共赏、寓教于乐中增强法治意识。
“在法治文化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建设中,我们在全市推广高密的做法,将传统文化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相结合,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和地域特色,努力将法治文化、法治精神融入百姓生活,增强了法治宣传教育实效,强化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理念,法治理念、法治精神越来越多地融入群众生产生活,提升了基层治理水平。”潍坊市委政法委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书记王守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潍坊市还在各级综治中心设立“法律服务诊所”,在市行业纠纷调解中心设立文化长廊,宣传法治理念和道德准则,弘扬调解文化,让当事人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法治文化的影响,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环境。
“我们突出家风建设和‘自治’精神,建设文明实践‘法治家园’,为群众普法讲法,解疑释惑。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打造‘法润和谐,律正乡里’文化,发挥人民调解员的‘头雁’作用,带动村(社区)法律顾问、法律服务工作者、心理咨询师等力量参与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潍坊市司法局局长孙淑芳说。
“四融四治”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昌邑市是“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先进市”。在深化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中,昌邑市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把基层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建在“家门口”,打通法律服务为民“最后一百米”;建立主题公园、教育培训基地等固定阵地29处;运用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创新矛盾纠纷调处机制,综合运用人民调解、诉调对接、检调对接、警民联调、律师参与等方式,最大限度从源头化解矛盾纠纷,特别是注重运用法治方式化解信访积案。
去年,该市10年以上信访案件全部化解,5至10年信访案件化解率达到90%,2至5年信访案件化解率达到94.7%。
在法治文化建设基础上,昌邑市创新构建“四融四治”模式,切实做到以党建为引领,融合社会力量,实现社会治理多元“共治”;以网格化管理为抓手,融合公众力量,实现社会治理科学“微治”;以大数据应用为依托,融合科技力量,实现社会治理高效“智治”;以依法治市为统揽,融合法学力量,实现社会治理有序“法治”,以此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
寒亭区则实践打造“一站式”多元纠纷调处中心,构建“双基共建、一核多元”社会治理新体系,深入开展基层党的建设和基层社会治理“双基”共建提升行动,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基层社会治理有力有序、健康发展。
“法治文化的基础是多元共治,社会建设当中文化应当先行,法治建设当中法治文化要优先发展,发挥法治文化在社会治理中的引领作用。”寒亭区委书记滕双兴告诉记者,寒亭区充分发挥法学力量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运用法治意识、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解决各类问题。
“不管是‘红色蜂巢’网格化管理,还是‘双基共建’法治建设路径和‘四融四治’多元共治方略,都体现了法治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潍坊市委副书记刘运说,潍坊市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文化支撑,融合发展”的理念,不断夯实法治文化建设基础,擦亮法治文化建设特色品牌,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法治文化需求,打造全省乃至全国“法治文化样板”,为平安潍坊、法治潍坊建设提供坚强的文化支撑。
来源:法治日报——法制网
责任编辑:徐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