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阔笔直的柏油路打扫得干干净净,一排排民房建设得整齐划一,两边的文化墙向路人“讲述”着民族团结小故事、移风易俗小知识……好一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繁荣景象。
这里是塔城地区塔城市阿西尔乡库尔托别村,2014年该村被评为自治区级文明村和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2019年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2020年被评为自治区民主法治示范村。
库尔托别村村容村貌
库尔托别村是一个只有300余人的小村庄,近年来,村两委以“依法治村、以德治村、村民自治”为抓手,大力开展乡村振兴建设,村民由“旁观者”逐渐转变为美丽乡村建设者,村容村貌日新月异。
干部带头作表率旧貌换新颜
原先库尔托别村还是一幅老、旧、乱的景象,没有一条像样的道路,村民的房屋都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土房子,村民的宅基地随意扩建,道路两边到处堆积着自家的杂物。
2000年,村两委开始了新农村建设,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拆迁,有些村民在路旁建了牛棚、堆着草垛、盖了库房……村干部虽然做了大量工作,但是没有一户愿意拆,尤其是一些老人,对老房子有感情,坚决不同意拆迁,这其中就有村党支部书记钟平的父亲。
在一次村两委会上,钟平拍着胸脯表态“我家第一个拆”。当晚,钟平来到父亲的小院,拿出规划图给他看,“爸,这是咱村今后的规划,您看漂不漂亮?”父亲不听,把身子转了过去。钟平又说:“我是咱村的党支部书记,如果咱家的房子不拆,这事儿就进行不下去。”父亲沉默不语,钟平接着说:“您看咱村现在的情况,脏乱差,我们这届班子下决心要改变,您一定要支持我呀!”经过一番劝解,钟平父亲答应了拆迁。
第二天一早,随着钟平父亲家占道房屋的倒下,库尔托别村整村推进项目顺利铺开。很快,一条条村道清理完成,一座座违建房屋顺利拆除,一栋栋新院落拔地而起,家家户户都住进了新房。
村民的新居
法律宣传转观念小矛盾不出村
村民的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但是个别群众我行我素的观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邻里之间矛盾时有发生。
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库尔托别村把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的重心从事后处理转移到事前预防,不断完善信访和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机制,充分发挥网格长作用,推行民情分析会、民情恳谈会,做到早发现、早化解,实现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村委会联合阿西尔乡司法所,发挥资源优势,通过微信、大喇叭、入户走访、国旗下宣讲等方式开展“法律进村入户”活动,根据村队实际,完善“村规民约”,村民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不断提高。
2020年10月,村民德某为马某代牧时不慎丢失一头牛。德某担心如果直接去向马某坦白,会造成冲突,影响两家人的关系,他主动找到村委会请求协调解决。村干部将马某请到村委会协商,马某了解情况后表示信任村干部,说:“村里看怎么解决吧,我没有意见。”
考虑到德某家庭经济情况不好,经过村委会协调,两家协商在2021年4月前,德某赔偿马某一头牛。这件事过后,德某始终感到过意不去,1月中旬,德某主动将自家的一头牛提前赔偿给了马某。马某感受到德某的真诚,将家里的牛继续交给德某代牧,两家人的关系比以前更好了。
“以前,我们村民有啥矛盾都喜欢到乡上去反映,现在大家都会先找村里,在村干部和工作队的协调下,不会伤和气。”村民霍灿文说道。
村民德某(右)和马某(左)在村干部的调解下达成协议
民族团结树新风建和谐家园
库尔托别村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村,由汉族、达斡尔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土家族等8个民族组成。在农闲时节,左邻右舍喜欢聚在一起,在村委会广场上,大家翩翩起舞,各族群众之间友好相处,建立了深厚情谊。
高连生夫妇是库尔托别村民族团结典范,先后获得塔城市、塔城地区、自治区民族团结模范个人荣誉称号。他家的庭院值得一提,在夫妻俩的精心打理下,院里一片生机盎然。夏季,这里是村民休闲的好去处,大家不分民族、不分老少坐在一起,共学习、谈变化、聊家常,勾勒出一幅民族大团结、大融合的生动画卷。
最令人称道是高连生家的工具房,房中存放着他的木工、钳工等工具,大到电钻、切割机,小到老虎钳、螺丝钉,所有的工具都分门别类挂在墙上,整整齐齐,谁家修门、建院、铺砖,需要工具时,就可以来这里自取自用,用完放回原处即可。
高连生说:“我家的工具房在这儿有近50年了,从没丢过一件工具。”
高连生家的工具房
20年来,库尔托别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就像高连生家的工具房由简陋变得越来越精致,工具种类由单一变得多样,一切都在发生着变化,但始终不变的是各族群众的心,团结一致、共建和谐幸福美丽家园的初心!
来源:长安新疆
责任编辑:安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