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平安资讯平安要闻平安高层热点观察他山之石平安文化以案说法平安警醒
他山之石
当前位置:首页 > 他山之石

借助社会力量提升改造质量 打造监地衔接的“杭州经验”

发布于:2017-1-3 8:28:00  浏览:1195次
  “黄丝带”亲情帮教活动中,服刑人员为家人祈福
  全国劳模罗红英女士受邀为服刑人员作励志讲座
  聘请社会院校的教师为服刑人员教授缝纫技能课程
  监狱文化艺术节汇演中,服刑人员进行传统儒家文化表演
  一段家乡司法所干部带来的亲人视频,让服刑人员潸然泪下;一次与进监心理医生面对面的倾诉,让内心的重负悄然释放;一项职业院校老师教授的技能,使回归社会的新生之路顺利起航……
  近年来,浙江省杭州市司法局通过引进社会资源,构建多层面合作的监地协作新模式,搭建起服刑人员教育改造社会化桥梁,使监狱成为教育人、改造人的“特殊学校”,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社会资源的引入,改变了监狱单打独斗、自我封闭的局面。通过找准工作切入点,在教育改造过程中实现创新。”杭州市司法局副局长张连生说,“大气开放的行刑观,也为社会充分了解监狱工作、支持监狱工作创造了条件。”
  杭州市司法局成立了以局长任组长的监地衔接工作领导小组,并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监地衔接工作的意见》。目前,杭州市属监狱已连续18年实现安全稳定“五无”(无脱逃、无非正常死亡、无传染病流行、无狱内重大事件和无重伤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和不拉警报的目标。
  教育合作共建紧密
  文化技术拓展有力
  10月下旬,为期2天的2016年秋季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在杭州市西郊监狱考点如期举行。187人次服刑人员参考,报考课程67门。
  西郊监狱八监区服刑人员廖某,刑期5年。接触自学考试后,一度迷茫、彷徨的他找到了人生方向。从2011年开始,廖某共完成了22门课程,获得了法律专业的大专文凭,目前正在努力考取第二个专业的文凭。廖某说:“监狱非常重视对我们的教育,鼓励我们参加自学考试,帮我完成了自己的大学梦。现在,在空余时间阅读、学习,是我最大的兴趣。”
  杭州市属监狱关押的服刑人员多为来杭务工的外省籍人员,以盗窃、抢劫、故意伤害等侵犯人身、财产型犯罪居多,文化程度较低、谋生技能较弱。监狱一方面通过文化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提升服刑人员的谋生能力,另一方面为即将刑满释放的服刑人员做好就业指导、搭建就业平台。
  “江西小伙子姜某,服刑期间学会了缝纫,出去后找到了对口的工作,现在已经成了家,还开了个小型服装厂,收入很不错;郑某是个孤儿,从小喜欢画画,在监狱学会了裁剪伞面花样,做得很不错,被与监狱合作的制伞企业管理人员相中,出去后进了那家单位,现在每个月的收入有七八千……”杭州市南郊监狱八监区的赵警官做了7年监狱民警,对于那些经他手刑满释放、重新回归社会后有了好归宿的服刑人员,他如数家珍。
  为提高教育改造质量、增强服刑人员刑释后的就业竞争力,杭州市西郊监狱与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南郊监狱成立了南阳技校教学点;东郊监狱与杭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开设了营养师、面点、电脑、园艺、汽修等技术课程。
  近4年来,全市监狱有12000余名服刑人员获得劳动保障部门颁发的初、中级职业资格证书,获证率达到90.81%。通过社会机构帮助就业、企业进监定向招聘、帮助自主谋业创业、落实公益岗位安置等方式,安置率达到95%。
  亲情转化以柔克刚
  社会帮教成果显著
  画面定格在一家三口身上:在杭州市南郊监狱服刑的爸爸、在省女子监狱服刑的妈妈,和寄养在福利院的女儿,一家三口在高墙里吃了一顿久违的团圆饭。父母对女儿的愧疚化作两行热泪,让人动容。
  这是杭州市南郊监狱拍摄的纪录片《彼岸花开》中的一个画面,而这一次来之不易的相聚,是监狱和杭州市儿童福利院共同努力,为这一家人送上的一份礼物。
  亲情的力量,是很多服刑人员积极改造的最大动力。基于此,杭州市属监狱开展了许多有益的尝试:邀请家属寄来一张贴着照片和祝福的明信片,挂在服刑人员的床头,让他们每天都能感受到家人对他们的不放弃;集体生日会上,一段家中亲人的视频和管教民警的祝福,触碰到了服刑人员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激发起了感恩之心。此外,市属监狱还邀请律师进监举办法律讲座,邀请残疾人艺术家讲述励志故事,邀请创业成功人士分享创业感悟……丰富多彩的社会帮教形式,取得了积极效果。
  服刑人员沈某入监后,一直不能安心改造,西郊监狱五监区民警徐警官主动去他家了解情况。“老婆跟别人走了,孩子到了上学的年纪但户口问题还没解决,父母基本丧失劳动能力……”得知沈某不能安心服刑的根源后,监狱、司法所、村委会共同努力,解决了沈某孩子的户口和上学问题,又帮忙落实了家里的低保补助金。
  孩子上学时,徐警官带着沈某亲手制作的雨衣,送去了父亲的关爱。看着警官拍回的视频里,孩子呼喊着“爸爸”,沈某泣不成声。之后的他,犹如脱胎换骨,通过努力获得了年度监狱改造积极分子。
  沈某的改造故事,只是监狱与地方司法行政部门紧密协作,以教育改造人、以亲情感化人的案例之一。监地衔接这座桥梁架起的,还有成百上千的教育转化典型案例和扎根在基层一线辛勤付出的民警故事。
  杭州市属监狱均建立了服刑人员基本信息沟通机制,加强与地方司法所联系沟通;针对服刑人员改造中遇到的子女就学、土地征用、家属病重等重大事项,主动配合当地政府开展帮扶帮教;建立刑满释放衔接机制,加强与地方司法行政部门沟通协作,做好文书送达、人员接回、就业帮扶、跟踪回访等工作;此外,还与桐庐县、建德市、临安市合作建立集社区矫正公益劳动、集中教育和刑满释放人员过渡性安置帮教功能为一体的“农村中途之家”。
  基本医疗有的放矢
  文化建设举措创新
  杭州市东郊监狱一名服刑人员突发视网膜脱落,监狱医院与就近的萧山医院联系后,立即启动“绿色通道”,使该服刑人员得到了及时救治。
  保障服刑人员的身心健康,是坚定改造信心、确保改造质量的前提。
  目前,杭州市属监狱分别与余杭区第二医院、萧山区人民医院、萧山医院等建立合作关系,邀请专家医生定期入监坐诊,开展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慢性病诊疗。近4年来,进监坐诊500余次,治疗病犯7000余人次,建立服刑人员慢性病管理档案2236人次,并建立牙科、皮肤科、精神科等特殊专科进监问诊机制,以满足病犯不同需求。同时,利用社会医疗资源平台,建立业务交流机制,选派优秀民警到医院跟班学习,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实现监狱医疗防治体系的全面提升。
  “隔墙听海,浪子的心中因你的召唤重新扬起新的希望……”在不久前举行的杭州市东郊监狱第十二届钱潮艺术节上,服刑人员唱响了活动的主题曲《钱潮的呼唤》。歌曲的歌词,是从服刑人员当中海选征集而来,谱曲则是由萧山区文化馆的专业老师帮助完成。
  每年的监狱文化艺术节,是市属监狱建立完善各自文化品牌的主要载体,西郊监狱“从善如流”、南郊监狱“畅想新岸”、东郊监狱“钱潮”等品牌都在社会文化艺术专业部门、人士的协助指导下不断丰富内涵。2015年,东郊监狱首开监狱与地方文化部门合作的先河,成立了全省首家文化帮教基地。在萧山区文化馆老师的全程参与和指导下,近两年来的“钱潮”文化艺术节的质量和成效显著提升。
  监区文化活动是促进服刑人员积极改造的重要手段。除了打造各自的监狱文化品牌,近年来,杭州市属各监狱还分别以真实事例为原型,筹拍了《回家的路》《民警日记——墙里墙外的救赎》等多部微电影、教育改造纪录片,荣获省市监狱系统的多个奖项。此外,还组织开展了盆栽养育、传统文化讲座、国学教育等各种形式的文化建设创新举措,有效提升了服刑人员在教育改造中的体验度和参与度。


来源:平安浙江网  责任编辑:王淑静
关于我们  |  组织结构

版权所有:平安绍兴新闻网Copyright2014
号电话:0575-8516 2227、0575-8515 4422、0575-8517 8202
地址:绍兴市凤林西路300号
广告代理合作单位:绍兴市蓝剑传播有限公司;

浙公网安备33060202000023号 备案/许可证编号:浙ICP备13012563号 本站设计:耳東师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