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平安资讯平安要闻平安高层热点观察他山之石平安文化以案说法平安警醒
热点观察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观察

中国首例!“改造”法院审委会

发布于:2019-6-8 15:23:00  浏览:742次

▲2019年5月10日上午,山西晋城中院召开2019年第5次审委会,并邀请了律师参加审委会听证。(晋城中院微信公号/图)

作为执业三十多年、代理过四千多件刑案的老律师,秦翰泽还是生平第一次走进法院审委会。

“审者不判、判者不审”是法院审委会制度受到诟病的主要原因之一。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张建伟打了个比方:“医生凭什么不接触病人,就直接开药方呢?”

审委会虽亲历性不足,但要彻底改革,中级法院也无能为力。作为晋城中院的外聘专家,范向阳理解,晋城中院是尝试在现有框架下“改造”审委会,力求增加委员的亲历性。

“我认为,本案中控方所指控的第二起事实证据不足……”

2019年5月10日上午,山西晋城中院召开2019年第5次审委会,讨论被告人王某涉嫌诈骗一案。秦翰泽作为王某的辩护人,向审委会15名委员做了陈述。

这是当了三十多年律师的秦翰泽,头一回参加法院审判委员会会议,现场还有晋城市检察院公诉处处长和该案承办检察官。

控辩双方齐聚法院审委会会场,这样的场景,目前只出现在山西晋城中级人民法院,该院将这种新尝试称为“审委会听证”。

“律师来法院参加审委会了?”5月14日,晋城中院微信公号以这个疑问句为题,向外介绍了这场由地方法院自发推进的改革。文章称,晋城中院在全市推开审委会听证制度,审委会讨论案件,可以通知当事人、辩护人、公诉人等参加会议,听取他们的陈述,或向他们进行询问。

公号文章发出后,引起法律界广泛关注。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制度的改革方向成为关注焦点。

“审者不判、判者不审”是法院审委会制度受到诟病的主要原因之一。晋城中院相关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说, “如何保障审委会委员对案件的亲历性,是改革的初衷,咱们也不是心血来潮,要做这么一件事。”

分段进行不公开原则未破坏

2019年4月,晋城中院向该市基层法院下发了建立审委会听证制度的规定,并选择了一起争议较大的民事纠纷案件“试水”。

晋城中院曾就该案作出了两份相互矛盾的裁定,审委会也不能达成一致意见。院长遂提议通知原被告双方的代理律师到审委会现场陈述,委员们最后形成了一致意见。

对于控辩双方分歧巨大的刑事案件,晋城中院认为更有举行审委会听证的必要:“一方说有罪,一方说无罪,这涉及公民的基本人权,当然要慎重。”相关负责人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

秦翰泽代理的王某涉嫌诈骗一案,偶然间成了晋城中院第一起经过审委会听证的刑事案件。

据案件承办法官介绍,检方起诉被告人王某诈骗360余万,一审法院认定了其中的240万,判决王某构成诈骗罪。王某不服,提出了上诉,称诈骗240万不能成立,律师做无罪辩护。但检方则认为一审未认定剩余120万,判得太轻,提出了抗诉。

“控辩双方观点悬殊,分歧非常大。而且检察院提出抗诉的案件,按规定要提交审委会讨论决定。”承办法官据此提出申请,要上审委会研究。

推行改革的院长建议审委会对此案采用听证程序,时间定在5月10日上午。承办法官提前4天将这一消息通知了秦翰泽,让他做好参加审委会听证的准备。

“这是我们律师界的一大喜事!”秦翰泽一听,就觉得这事新鲜。作为代理过四千多件刑案的老律师,秦翰泽还是生平第一次走进法院审委会会场。

会议从上午8点半开始,分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是听证,承办法官代表合议庭,向审委会汇报王某一案的事实、证据及控辩双方主张,但不发表处理意见。承办检察官对案件的事实认定、取证环节等内容进行了说明,辩护律师就争议事实及主张进行陈述,委员作了询问。

承办法官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与以前向审委会汇报相比,这次他汇报得更详细、全面,对控辩双方的意见做了更充分的准备。

“控辩双方都在现场,实际上也监督了承办人。你是不是漏了我的东西?双方对哪几点没争议,对哪几点有争议,承办人肯定是谨慎、如实汇报。”晋城中院相关负责人分析。

“法官也是人,他钻到案子里可能就出不来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相关负责人说,有时承办法官并非主观故意,但在汇报案情时因为先入为主,容易有倾向性,或忽略掉自认为是细枝末节的重要信息。如果审委会委员把握案情完全依赖于承办法官的汇报,就只能在对事实理解不准的情况下发表意见。控辩双方在场,则能避免案情信息间接传递造成的偏差。

律师秦翰泽在陈述时着重强调,检方指控被告人的证据不应采信,因为都是和受害人有特殊利害关系的证人证言。审委会委员们就此当场询问承办检察官,检察官指出,也有书证和其他人的证言。

2019年初,该案二审开庭时,控辩双方也对此进行过法庭辩论。但这次听证,委员们实际上现场听取了合议庭和控辩双方的三方意见。一名委员称,亲历交锋后,他对此节争议“内心有了更为确信的判断”。

听证结束后,控辩双方退席。秦翰泽走出会议室后一看表,时间已接近11点。

接着,审委会进入第二阶段:评议。承办法官先讲合议庭的处理意见,审委会委员再按顺序发表意见。

“以往,我们向审委会汇报案件的同时,会说合议庭的处理意见。这次因为听证时有律师在场,所以先不发表意见,等律师离场了才说。”承办法官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按法律规定,合议庭和审委会评议案件都不公开,其目的是使每个参与评议的人员可以畅所欲言,从而保障审判权得到充分行使。

晋城中院相关负责人认为,审委会听证制度的流程设计,并未破坏不公开评议原则:“听证环节结束,控辩双方退席后,委员们再开始讨论。这时就像平常的审委会一样了。”

正是因为讨论案件不公开,审委会在外界看来一直有些“神秘”。晋城中院相关负责人相信,引入听证程序,可以打消当事人的疑虑,增进社会公众对审判运行机制的了解。

晋城中院还特别规定,当事人有平等参加听证的权利,听证应对全体当事人公开,不得仅通知一方当事人参加。

老问题被长期诟病

相关负责人认为,听证有利于审委会委员在有限的时间内全面、客观、准确地掌握案情。

包括院长在内,晋城中院审委会共有19名委员,都是从业三十多年的老法官。

但老法官也有为难的时候。因为时间紧,审委会讨论案件时,委员往往是坐在会议室里听承办法官汇报案情,然后马上做决策。很多委员觉得这样确实“太仓促”,而且没有亲历案件,“亲历性不在则正当性不足”。

所谓司法亲历性,就是裁判者要亲自经历裁判的全过程。亲历性有一些基本要求,包括裁判者在裁判过程中必须亲自在场、以口头方式进行直接审理、直接接触和审查各种证据,特别是直接听取诉讼双方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言词陈述,而且裁判者也不能随意更换,否则后来参与的法官就无法“亲历”。

中国司法实践中,大多数案件由独任法官或合议庭审理后作出裁判,裁判者亲历了案件全过程。但也有一些案件,虽由合议庭审理,但最后是根据审委会的意见下判。

“这是我们国家审委会(制度)存在的老问题了,法学界长期诟病。审委会委员在案件审理过程中是不在场的,只是最后听(承办法官)汇报,那当然有偏颇。”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张建伟打了个比方,“医生凭什么不接触病人,就直接开药方呢?”

“审委会是我们从苏联学来的,在复杂的司法环境中有存在的必要性,它是一个分散风险的组织。”曾任最高法第二巡回法庭主审法官的范向阳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如果一起案件受到的压力较大,承办法官的普遍心理是希望“上审委会”,“集体讨论决定的,外界再干预也没话说”。

在这种背景下,审委会虽亲历性不足,但要彻底改革,中级法院也无能为力。作为晋城中院的外聘专家,范向阳理解,晋城中院是尝试在现有框架下“改造”审委会,力求增加委员的亲历性。

也有人提出过其他改进方案,比如直接让审委会全体委员旁听案件庭审,或者观看庭审录像。但晋城中院评估后认为,时间成本上考虑,这不可行:“一个案件有时候开半天,有时候开一天,案卷加起来一米多高,审委会成员都是院领导、庭长,不可能长期集中去旁听。”该院相关负责人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而且,旁听庭审或观看录像时,委员不能代替合议庭发问,对增加亲历性的帮助也有限。

晋城中院最终决定,在承办法官向审委会汇报案件事实阶段,引入当事人听证程序。

 

▲2019年4月30日,晋城中院印发了《关于建立审判委员会听证制度的规定》的通知。(晋城中院微信公号/图)

律师提出新证据怎么办?

正式决定实行审委会听证制度以前,晋城中院算过一笔“账”。

一家法院一年要“上审委会”的案件数量差别较大。范向阳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最高法院审委会大量精力用于研究出台司法解释和规范性文件,需要讨论的个案不多,一个庭一年只有几件。

山西晋城有1家中级法院、6家基层法院,两级法院全年受理案件约31000件,审委会要讨论三百余件,约占1%。

“一个法院,一年要上审委会的案子不到50件,那审委会还是有能力研究的。这是我们做的基本调研。”晋城中院相关负责人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况且,上审委会研究的案件,也不一定都要举行听证。晋城中院规定,可以听证的案件范围包括再审案件、合议庭成员对案件事实认定存在重大分歧、涉及重大利益及在社会上有重大影响等6类,其中有一条兜底——院长认为应当听证的案件。

估计下来,晋城每年大约会有70件案子要进行审委会听证,每家法院约10件。晋城中院相关负责人由此认为,听证程序并未过多占用审委会委员的精力。

但作为一项新制度,审委会听证推出后,还是引来了一些争议,有些人对此举的法律依据提出了质疑。

介绍此项改革的公号文章后来放出了近50条留言,置顶的一条洋洋洒洒五百余字,其中写道:“晋城中院此举确无法律明确授权,但法律亦无禁止……有何不可?君真以为,国家机关任何行为皆依授权,不作变通和尝试,就是好的机关?”

范向阳对此的理解是,法院审委会邀请任何人列席会议,都在审委会的权限范围内,无需法律依据。“法律规定检察长可以列席审委会,指的是检察长想参加时,法院无权拒绝。这当然需要法律授权。但在法律没授权的情况下,法院想请检察院派人参加,或想请律师参加,也可以。这完全是根据法院自己的需要。”

还有学者提出,如果将来在审委会听证进行时,律师提出新的证据或辩护意见,怎么办?

“审委会讨论案件,意味着原来的法庭调查和法庭辩论都已结束,案件已经到了评议阶段。这时审委会还像合议庭一样直接面对诉讼双方,那律师就有可能向审委会提出新的意见。那法院是不是要终止评议,恢复法庭审判?”该学者担忧,审委会听证将造成审判程序的混乱。

“这还没遇到过。”晋城中院相关负责人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审委会听证不能替代合议庭审理,新的证据不应在审委会听证阶段提出,如果在实践中确实出现了这种情况,应当中止听证,交由合议庭依法处理。

列席和听证是两码事

在律师圈内,支持晋城中院改革的意见居多。范向阳将晋城中院公号文章发到过许多律师群里,引起一片赞扬,“就没看到反对的”。

也有律师相信,晋城中院对审委会的“改造”,是受了他们的启发。2018年,检察长列席法院审委会制度在法律界引起争议后,有律师公开表示,应该让律师也列席审委会,以达到控辩平等。

晋城中院向南方周末记者否认了这一说法。相关负责人表示,检察院派员列席法院审委会的做法并非2018年才出现,1954年制定的法院组织法和1979年的修订版中,都有检察长列席法院审委会的规定。这是一项存在了六十多年的法律制度,但在过去应用不多,张建伟将其称为“在很多地方已经被遗忘的条款”。

2018年6月,最高检检察长张军首次列席最高法审委会后,各级检察长相继列席审委会。

“为什么检察长要列席,这实际上不是控方在审委会讨论中的延伸。检察院是法律监督机关,它对审判活动进行监督的途径之一就是检察长可以亲临法院审委会。”张建伟表示,检察长列席审委会,并不意味着律师必然可以对等地列席审委会。

同时,检察长列席时也不宜就个案发表过于具体的意见。“当然,审委会在讨论中对案件处理若有明显不公正,检察机关从保障司法权公正行使的角度发表意见,难免涉及具体个案。”张建伟说。

既是刑事案件的公诉方,又是法律监督机关,审委会该如何对待检察院的“双重身份”?

晋城中院的处理方法是,检察长按法院组织法规定列席审委会时,行使监督职能;当检察院作为公诉方,受法院邀请与辩方一起参加审委会听证时,双方地位平等。

这种“平等”在王某案的审委会听证中已有体现,第一阶段结束后,双方共同退席。“不能说听证阶段,我(检察院)代表控方讲讲意见,等辩护人走了,我再留下监督,这也不合适。”该院相关负责人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

该负责人进一步解释:检察长列席审委会,或公诉处长代表检察长列席,行使的是法律监督职能,可以全程监督,公诉人参加审委会听证,行使的是控诉职能,听证结束后应当退席,“列席和听证是两码事”。

     ( 本文首发于2019年5月23日《南方周末》,作者:南方周末记者 谭畅  南方周末实习生  桂天舒  李馥含。 )


来源:山西长安网  责任编辑:刘杰


关于我们  |  组织结构

版权所有:平安绍兴新闻网Copyright2014
号电话:0575-8516 2227、0575-8515 4422、0575-8517 8202
地址:绍兴市凤林西路300号
广告代理合作单位:绍兴市蓝剑传播有限公司;

浙公网安备33060202000023号 备案/许可证编号:浙ICP备13012563号 本站设计:耳東师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