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紧紧围绕“最多跑一次”改革,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通过多渠道集聚、多途径分析、多元化解决,打造全国一流的社会治理“普陀样本”。
多部门集聚
打造“全域信息库”
“我们不懂,工作人员就一对一帮我们进行法律援助申请,很多程序一次性就到位了。”这是一句来自外来务工人员陈某的感谢。
去年底,陈某所在的一家水产企业因经营不善被冻结资金,直至停产共拖欠员工工资180余万元。为了提高效率,普陀区法援中心摸索出一套讨薪维权新模式,由中心作为企业员工代理人,在普陀区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主持下与企业签订调解协议,再由法院进行司法确认,中心还主动上门为外来务工人员服务,这样一来,员工不仅不需要缴纳诉讼费用,还将法院诉讼简易程序的3个月审理期限缩短到了一周。
一站式平台,一站式解决。自2017年3月搬入新址后,中心就对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窗口进行了扩充,从原来的5个窗口扩充至9个窗口,包括物业及房屋质量、城市管理、医患纠纷等。
除了基本窗口,中心还有一个拥有“最强大脑”的综合信息指挥中心,中心的大屏幕上显示着数字城市管理信息系统、舟山市网格平安综合信息系统、政务投诉系统、12345平台等多个系统平台,工作人员可通过整合各个平台资源,将各类矛盾纠纷及时进行收集,并与区矛盾纠纷和诉讼服务中心无缝对接,从而有效化解各类矛盾纠纷。
多途径分析
打造“全职研判台”
在一起斗殴事件中,宋某某持西瓜刀将董某某左手手掌砍断,贾某某被殴打致伤。普陀区检察院在征得双方当事人同意后,就民事损害赔偿事项向普陀区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出具委托调解函,委托中心指定调解组织进行调解处理。最终,双方家属达成民事和解协议,董某某向各嫌疑人出具了刑事谅解书,此案成功调结。
这是去年普陀区人民调解委员会运用“检调对接”工作机制,通过多方专家研判,成功化解的一起由区检察院委托调解的公诉案件的民事纠纷,及时有效消除社会不稳定因素,积极主动维护被害人合法权益。
此外,普陀区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每月召开进驻部门例会,专题研判重大矛盾纠纷,重点对一些重大项目可能引发矛盾的隐患,组织专题研究分析,做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从源头上预防重大矛盾的发生;对重特大矛盾纠纷,建立以法官、首席调解员、援助律师为主体,相关部门人员参加的“3+X”会商研判机制,实行专案研判,提出针对性措施;对重大项目可能引发矛盾的隐患,实行日汇总、周通报、月会商,科学制定化解方案。
多元化解决
打造“全能作战厅”
俞某某驾驶小型轿车与王某某、王某(王某某父亲)发生碰撞,造成王某、王某某受伤,王某某经医院抢救无效于当日死亡。通过警调对接,普陀区调委会迅速组织精干力量,组成由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芦锡明、资深人民调解员李华为主的调解专班,具体负责这起重大交通事故纠纷的调处化解。仅经过半天调解,双方就达成了协议。这是普陀区调委会成功调处的一起特殊的交通事故。
除了资深调解员外,新中心成立后,还依托人才资源优势,建立了12个专业性、行业性调解组织,组建由10名资深调解员和30余名环保、医疗、劳动等领域的专家组成的调解专家库,参与重特大或专业性疑难纠纷调处。
此外,中心还深化诉调模式,配备若干个“1名调解员+1名审判员+1名书记员”的速调速裁队伍,积极做好诉前化解。(记者 郑嘉男通讯员 俞英超 徐灵灵)
来源:平安浙江网 责任编辑:王淑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