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平安资讯平安要闻平安高层热点观察他山之石平安文化以案说法平安警醒
以案说法
当前位置:首页 > 以案说法

交易完成后临时起意暗中调包 该行为应如何定性

发布于:2017-9-4 7:47:00  浏览:769次
交易完成后临时起意暗中调包
该行为应如何定性
  观点一 两人涉嫌诈骗。两人以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谎称出售紫铜丝,后又故意用铁丝暗中调包出售的紫铜丝,骗得人民币500元,并取回紫铜丝逃离现场。两人所得款额为500元,涉嫌诈骗。
  观点二 两人涉嫌盗窃。两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交易紫铜丝后,趁天黑受害人不注意、看管松懈、防备不力、天气寒冷急于交易等原因,暗中进行调包,从而窃取受害人占有的紫铜丝。两人盗窃所得为紫铜丝10千克(经鉴定,价值600元),涉嫌盗窃。
  □寇志光 袁耀娟
  案情简介▲▲▲
  2016年12月8日下午,王某、张某开着汽车在农村收购废品,车上有收购来的紫铜丝等物品。在一乡村收购废品时,王某、张某主动与孙某聊天,欲将车上的紫铜丝低价卖给孙某。经讨价还价,王某和张某将10千克的紫铜丝以500元的价格卖给孙某。在从车上拿货时,由于天色较黑,天气寒冷,王某和张某趁孙某不注意,用车上装有铁丝的袋子与装着紫铜丝的袋子进行调换,孙某当场未发觉,王某和张某拿了钱快速乘车离开。后来孙某发现紫铜丝被调换,于是向公安机关报案。几天之后,王某和张某被公安机关抓获,并对作案事实供认不讳。
  意见分歧▲▲▲
  对两名嫌疑人的行为如何定性,民警有两种不同的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两人涉嫌诈骗。两人以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谎称出售紫铜丝,后又故意用铁丝暗中调包出售的紫铜丝,骗得人民币500元,并取回紫铜丝逃离现场。两人所得款额为500元,涉嫌诈骗。
  第二种意见认为两人涉嫌盗窃。两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交易紫铜丝后,趁天黑受害人不注意、看管松懈、防备不力、天气寒冷急于交易等原因,暗中进行调包,从而窃取受害人占有的紫铜丝。两人盗窃所得为紫铜丝10千克(经鉴定,价值600元),涉嫌盗窃。
  法理分析▲▲▲
  笔者同意第二种意见。
  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公私财物的行为。该行为的基本流程为:行为人实施欺诈行为→受害人产生错误认识→受害人基于错误认识处分财产→行为人取得财产→受害人受到财产上的损失。由于这种行为完全不使用暴力,而是在平静甚至“愉快”的气氛下进行的,加之受害人防范意识较差,较易上当受骗。
  诈骗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通过欺骗手段骗取公私财物控制者的信任,财物控制者基于这种信任主动将财物交付行为人占有。另外要成立诈骗,还需要受害人陷入错误认识之后进行财产处分。处分财产表现为直接交付财产,或者承诺行为人取得财产,或者承诺转移财产性利益。本案中受害人不是基于错误认识而“自愿”处分财产,所以王某和张某不构成诈骗。
  盗窃,是指用不合法的手段秘密取得,即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公私财物的行为。其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且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以秘密窃取的方法占有他人财物。所谓秘密窃取就是行为人用自认为不为财物所有人、保管人、持有人发觉的方法,暗中将财物取走的行为。行为人主观上明知自己实施的是秘密窃取他人财物的行为,并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将他人财物占为己有。
  诈骗与盗窃二者区分的关键是行为方式不同,从而也导致受害人处分财产的差异:盗窃中受害人并不知道财产丢失的事实,事后一般不知道侵害者是谁,但是有时候也知道侵害者是谁;而诈骗中受害人是“自愿”交付财物、处分财产,事后是能够知道侵害者的。二者不同在于受害人有无基于错误认识而处分财产的行为。执法实践中有些违法犯罪分子为达到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往往盗窃与诈骗并用。这时就应看财产所有人或持有人、管理人是否有处分财产的意思和行为,也就是说,行为人取得财产,到底是行为人窃取的,还是持有人“自愿”处分的结果。如属前者,则为盗窃,如属后者,则为诈骗。例如,使用调虎离山之计将被害人支开,乘机窃取其财物的;窃取他人的银行存折、汇款单,冒领他人的存款、汇款的。这些行为人虽然有诈骗的行为,但该诈骗行为或者是为盗窃创造条件,或者被视为盗窃行为的自然延伸、后续行为,如盗窃存折后的冒领行为,都可作为盗窃论处,而非诈骗,根源就在于这几种情形都不具有财物所有人、保管人或持有人在受蒙蔽的情形下“自愿”处分财产的特征。
  本案中,两名嫌疑人在与受害人孙某交易完成后,临时起意,并趁天黑,受害人不注意以及天气寒冷受害人急于交易的情况下,从受害人那里窃取了已转移所有权的紫铜丝。导致紫铜丝占有关系改变并不是因为受害人陷于错误认识而“自愿”交付给嫌疑人,而是嫌疑人利用受害人对其买卖所得的财物看管松懈、防备不力、天气寒冷急于交易、过于信任等秘密窃取所得。
  综上,本案中王某和张某的行为并非诈骗,而是属于盗窃。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9条、刑法第264条以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盗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条第1款“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一千元至三千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三十万元至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264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的规定综合考虑,本案由于涉案金额较小,应定性为行政案件中的盗窃,可以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9条之规定,对王某、张某的行为按照盗窃进行处罚。如果本案金额达到刑事案件标准,则要按照刑法第264条之规定,以盗窃罪定性处罚。
  (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公安局)


来源:人民公安报  责任编辑:陈叶军
关于我们  |  组织结构

版权所有:平安绍兴新闻网Copyright2014
号电话:0575-8516 2227、0575-8515 4422、0575-8517 8202
地址:绍兴市凤林西路300号
广告代理合作单位:绍兴市蓝剑传播有限公司;

浙公网安备33060202000023号 备案/许可证编号:浙ICP备13012563号 本站设计:耳東师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