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平安资讯平安要闻平安高层热点观察他山之石平安文化以案说法平安警醒
热点观察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观察

谁动了我的信息

发布于:2015-4-27 8:48:35  浏览:1306次
  “某某,我是你领导,明天早上到我办公室来……”近来,浙大师生、杭城各大写字楼白领,频繁接到自称是“领导”的来电。电话开端,这些所谓“领导”一般都直呼当事人姓名或昵称,但若想与之进一步交谈则又语焉不详,态度强硬,呵斥对方“怎么领导也不认识了”云云,但最后的谈话内容总离不开一个“钱”字,变着法子让当事人为其汇款。
  翻查以往的媒体报道可以发现,这样的电话诈骗手段并非头一次。从去年七八月开始,我国广东、安徽等地也曾相继出现类似骗局。据央视报道,广东茂名警方就曾在去年打掉了一个人数达50多人的“我是你领导”电信诈骗团伙。团伙成员对于接听人的姓名及电话了如指掌,由此开启了诈骗犯罪的开端。个人信息安全问题,再次随着这样的新型诈骗手段浮出水面。
  近年来,随着时代与社会的发展,要求居民登记个人信息的场所越来越多。健身、购物、看房、注册网站等等,都需要留下个人姓名、手机号码,甚至更为详细的电子邮箱及家庭住址等。相比之下,公众对于个人信息的保护却不够重视,轻易便留下个人具体信息。还有的单位或网站对现有客户信息也未进行加密处理,由此为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
  公民个人信息为何能一而再、再而三地成为犯罪温床?笔者看来,除了集体和个人的不够重视以外,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亦是主因。据了解,目前世界上已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制定了保护个人信息的相关法律。而在我国,虽然已将泄露个人信息入刑,民法通则中也有相关条款,但这些规定一般较为零散、抽象,可操作性弱。此外, 许多受害者被骗后,往往投诉无门,举证困难,最终放弃了对于犯罪行为的追究。
  面对这类电信诈骗,笔者一方面呼吁市民在接到陌生来电时多留一个心眼,同时也不要在互联网或者生活中随意留下自己的姓名、电话,另一方面亦期待着保护公民个人信息的专门性法律法规能尽快出台,提高不法分子的犯罪成本,加大对信息泄露的打击力度,从源头上遏制此类犯罪行为的发生。
关于我们  |  组织结构

版权所有:平安绍兴新闻网Copyright2014
号电话:0575-8516 2227、0575-8515 4422、0575-8517 8202
地址:绍兴市凤林西路300号
广告代理合作单位:绍兴市蓝剑传播有限公司;

浙公网安备33060202000023号 备案/许可证编号:浙ICP备13012563号 本站设计:耳東师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