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这两天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在美国阿拉斯加的安克雷奇。中美双方高层战略对话在18、19日两天时间里,连谈3场。
中国这边,领衔的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美国那边派出的,是拜登政府新任的国务卿布林肯、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
中美关系作为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一对关系,作为世界上两个最大的经济体,世界各国都在观望、等待这场对话的结果,未来前景如何?长安君还是三句话——
第一,辣味十足,但一定好于封闭隔绝
万事开头难。
无论如何,能够面对面坐下来谈,相互迈出试探性的一步,本身就是化解分歧的开始。我们看到了美国以主欺客、仗势欺人,也看到了中国不卑不亢、以理服人,但也要看到,三月的天气即便乌云密布,也总是在孕育着一场春雨,针锋相对的会谈中即便火药味十足,也总会碰撞出希望的火花。
争吵总比对抗强。历史上的中美两国关系起伏波折,中国人民告别过司徒雷登,也曾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兵戎相见,最近三十年,“银河号”事件、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被炸、南海撞机,一个个外交危机来的猝不及防,但政治解决总能让中美关系总体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行。谁都清楚,相互隔绝只会加深猜疑和敌意,增加战略误判的风险,让争端向着不可控的方向发展。
如果把历史上中美关系的种种曲折比作“冰点”,那么当前的中美关系称得上“绝对零度”。美国上届政府拒绝对话、挑起贸易战、科技“卡脖子”“污名化”挑动他国一起围堵中国的一系列行为,损害了两国人民利益和世界稳定与发展,本就不应再继续下去,这次会谈的初衷就是为了通过对话打破坚冰,让中美关系重回正轨。
毕竟,争吵的目的不在于解气扬威,如何继续向前,才是真正的焦点。
第二,分歧广泛,说明目标不会一蹴而就
龙有逆鳞,触之必怒。
中国已经将底线划得无比清晰,这就是我们的核心利益,关系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是所有人都触碰不得的“逆鳞”。会后新华社发布的新闻通稿,将这些问题列举了出来:台湾问题、香港特区选举制度、涉疆问题和涉藏问题。如果在这些事上向中国发难,中国只能被迫出手反制。
但美国仍然在中国的“逆鳞”上大搞碰瓷,在对话中主动挑起争端。不仅如此,美方发言严重超时还强行留住记者,却在中方对等回应时把媒体赶出去,“美式双标”暴露无遗。“我们把你们想得太好了,我们认为你们会遵守基本的外交礼节。”中方代表毫不客气,抨击美国“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同中国说话。”
这些网络广为流传的视频说明了一个清晰的事实,中美双方通过对话解决广泛和深刻的争端,还会有很长的路要走。毕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美国上届政府用了四年时间系上的疙瘩,不能天真地指望一次对话就轻易解开。那么如何让对话持续下去,为两国关系破解坚冰争取更多的阳光?
答案显而易见,首先是诚意,会前的敏感时机美国外交人员“周游列国”反复发表反华言论,试图联合盟友对中国施压,会上又不断触碰中国的底线,这当然不会让世人感受到解决问题的诚意。第二是平等,多极化的世界里没有一家独大,美国摆出一副唯我独尊的霸权嘴脸以力压人,只会让人想到百年前殖民者的丑恶嘴脸,加重本就很深的隔阂。最后是智慧,今年恰好是“乒乓外交”50周年,当年两国推进友好的智慧曾让世界叹服,如今解决中美关系前所未有的困难,相信两国也能展现出超越前人的智慧。
“双方都希望继续这种高层战略沟通。”新闻通稿中这简单的15个字,让人看到尽管有分歧,但中美都在努力相向而行。
第三,议题广泛,反映广阔的合作空间
这次对话探讨的议题远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广泛。
有外交领事人员接种新冠疫苗的对等安排,有便利彼此媒体记者的相关问题,有逐步推动中美人员往来正常化的事宜,还有经贸、两军、执法、人文、卫生、网络安全以及气候变化、伊朗核、阿富汗、朝鲜半岛、缅甸等一系列问题。
这些议题让我们清晰地看到,中美间并非只有竞争,而是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在这些共同利益下,有着比竞争更加广阔的合作空间,这可以说是两国关系稳定的坚实基础。2020年,虽然面临着多重因素的冲击,中美两国的贸易规模不降反升,达到4.1万亿元,增长率8.8%。在全球一体化的格局下,两国的紧密联系已经是无法逆转的客观事实。
回顾中美建交以来几十年中,在面对恐怖主义、国际金融危机以及应对气候危机和埃博拉、新冠疫情引发的全球公共卫生事件中,无数事实证明,中美两国只有合作才能给两国、以至于全球带来好处。
中美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推动两国关系向着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这既符合两国人民的利益,也是国际社会的期待。正如习近平主席在年初与拜登通电话时所说——
“中美合则两利、斗则俱伤,合作是双方唯一正确选择。中美合作可以办成许多有利于两国和世界的大事,中美对抗对两国和世界肯定是一场灾难。”
来源:中央政法委长安剑
责任编辑:陈天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