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平安资讯平安要闻平安高层热点观察他山之石平安文化以案说法平安警醒
他山之石
当前位置:首页 > 他山之石

有了法官工作站,传统村落保护开启“法制模式”

发布于:2020-9-8 15:25:00  浏览:688次

“叮叮当当、叮叮当当……”古老而悠长的声音从一座座古朴的苗家吊脚楼里传来。

记者走进“千年银匠村”——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西江镇麻料村,坐落在半山腰上的村寨,栏杆式的纯木吊脚楼依山而建,鳞次栉比,四周是苍翠的古树和层层叠叠的梯田,群山环绕,林木葱茏。

雷山县西江镇麻料村

当天上午,雷山县人民法院传统村落保护法官工作站挂牌仪式在麻料村中举行,看到牌上的红布被慢慢揭下,麻料村党支部书记李昌玉长长地松了一口气。“以后有了司法支撑,我们保护好村里的古建筑和生态环境就更有信心了。”

位于西江镇西北部的麻料村近几年正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村里百分之八十的群众常年从事的银饰锻造,各种银饰工艺与当地民族的特色活动每年都吸引着众多国内外游客慕名而来

“指尖技艺”真正变成了真金白银,但村里的村干部们却总是为了保住村里的原始村貌而发愁。

挂牌仪式现场

原来,为改善居住条件,近几年,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改造木屋,翻建砖瓦房,乱搭乱建、随意丢弃垃圾、滥砍滥伐等违法行为都使当地的生态和原始风貌遭到严重破坏。

据李昌玉介绍,当地群众居住的吊脚楼基本是两层,底层潮湿、阴暗,住着并不舒服,生火做饭还要小心火灾。不少村民希望改善居住环境,有人把底层木屋改成砖混结构,有人直接在木屋外面扩建砖混结构的厨房和卫生间。改造后,居住环境确实舒适安全了,可砖混建筑,很难与石板古道、古树、亭台等原生风貌融为一体,显得格格不入。

村民搭建的砖房与村落原生风貌格格不入

“有的村民盖房子那是‘见缝插针’式的盖,村里的‘老’味道越来越淡,这两年来村里参观的游客明显少了。”

“宅基地是我的,房子是我的,钱是我的,我为何不能自主建房?”这是李昌玉在劝说村民不要翻盖砖房时,听到最多的一句话。

“为了保护村里的木质建筑不被砖房替代,村干部不知被多少村民‘记恨’。许多村民还以为我们是收了‘黑钱’,专门针对他们家。”李昌玉无奈的说。

传统村落是多彩贵州的“名片”,但只靠村干部来守好这场“名片”显然非常吃力。如何依法推进传统村落保护,协调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黔东南州中级人民法院一直在寻找答案。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现有409个中国传统村落,是全国传统村落最多的自治州。而对于传统村落的保护工作,最重要的就是正确处理好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的关系。”黔东南州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徐锡南告诉记者,传统村落保护法官工作站是生态环境保护向基层的进一步延伸。通过法官定期驻村来调解村民纠纷,并大力宣传相关法律法规,提高村民的自我道德素质与自治管理能力,将破坏传统村落的行为预防在萌芽状态。

麻料村导游图

保得住村落,传得了文化,更重要的是让村落富起来、强起来。

对于发展的问题,徐锡南介绍说,在村民房屋建设方面要提前规划,要与传统村落相协调,杜绝乱搭乱建,及时对工程建设周围所造成的破坏及时进行修复。同时与住建等相关部门一起探索“保旧村,建新村”的模式,既满足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又不会破坏传统村落的整体风貌。

“一切工作的初心都是为了使传统村落文化遗产得到基本保护,努力让传统村落美起来、强起来、富起来,不断探索传统村落有效利用、合理开发的方式和渠道,实现可持续发展。最终守住乡村文脉的‘根’,让村民共享传统村落保护的‘红利’。”徐锡南说道。(贵州日报)


来源:贵州长安网
责任编辑:马守玉

关于我们  |  组织结构

版权所有:平安绍兴新闻网Copyright2014
号电话:0575-8516 2227、0575-8515 4422、0575-8517 8202
地址:绍兴市凤林西路300号
广告代理合作单位:绍兴市蓝剑传播有限公司;

浙公网安备33060202000023号 备案/许可证编号:浙ICP备13012563号 本站设计:耳東师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