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平安资讯平安要闻平安高层热点观察他山之石平安文化以案说法平安警醒
他山之石
当前位置:首页 > 他山之石

“法治文化墙”、“互联网+法治文化”……河南商丘民权打造良法善治“绿洲样板”

发布于:2020-9-2 9:19:00  浏览:801次

商丘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民权县委书记姬脉常(右四)在民权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副县长孟祥亮(右三),绿洲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李吉安(左四)陪同下,到史村铺村调研法治乡村建设情况

举办“法律明白人”培训班

□河南法制报记者何永刚通讯员陈佩良/文图

法治扮靓乡村阡陌,一条条以弘扬法治为主题的标语汇成乡村一道亮丽风景;德法融入美丽乡村,法治宣传一条街、民法典公园、“德孝门”等以德法为主题的阵地,让村民在家门口接受德法熏陶。

走进绿洲街道办事处,一幅幅主题鲜明、布局严谨的法治画卷徐徐展开,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学法用法的魅力。

近年来,民权县绿洲街道办事处聚焦乡村振兴主战场,将“党建+一中心四平台”建设与法治乡村建设协调推进。闻民声、解民忧、议村务、促新风,激活了村民参与法治实践的“末梢神经”,真正使法治精神内化于心、外践于行,为幸福绿洲建设提供强大法治动力。

A

法治元素悄然融入群众生活

夜幕降临,史村铺村法治宣传一条街上,三三两两的人正在乘凉。“给人望风也要担责”“百行德为先,万事法为先”……“法治文化墙”上的法言警句引得群众驻足观看。“矛盾不出村组就能找到法律依据,我每次看都有新收获。”年近70岁的史村铺村村民李万忠说。

矗立在群众身边的“法治文化墙”,不仅形成了浓厚的法治氛围,扮靓了新农村,还成了村民的法律老师和对照纠正不良行为的“警示墙”。

亓堂村的法律明白人牛献堂一有空就站在街道上的法治展板前给群众讲解民法典知识。“有好多问题不明白,一听心里就亮堂了,打官司少走了很多弯路……”亓堂村村民杨冬梅说。

在吴庄村的民法典广场上,各种法治雕塑、展墙错落布置在草坪上,在美丽风景中宣示着法律的神圣与尊严,真正体现了法治宣传元素的因地制宜。

任庄村新建的法治文化长廊将民法典以图文形式展现出来,并与二十四孝文化紧密结合,两者相得益彰。

…………

绿洲街道办事处的26个村(社区)的街道、绿地、游园、广场都被这些法治元素点缀着。

该办事处党工委副书记王亚楠说:“我们正推动法治文化元素向场、园、廊、亭、墙、栏、堂、角等延伸拓展,挖掘融合本地历史文化、民俗文化、道德文化、诚信文化等传统文化资源,做到‘一村一主题’‘一村一特色’,将法治元素融为村内一景,实现法治文化与生态环境、乡风文明交相辉映。”

让法治元素悄然融入群众生活,通过法治文化的熏陶,让群众逐步领会宪法精神、厚植法治信仰,让法治精神、法治理念根植百姓心中,让学法、守法、用法成为一种自觉。

7月8日,省司法厅副厅长鲁建学到民权县调研,对绿洲街道办事处将宪法、全面依法治国等法治元素融入群众生产生活的宣传方式给予充分肯定和赞扬。

从张贴法律宣传标语,到法治一条街、法治主题公园的打造,这一切,正见证着绿洲街道办事处从传统普法宣传向法治文化建设的转型。

B

“法润工程”探索乡村治理法治格局

只有让法治真正成为村民的信仰,才能推动农村法治建设走得更好、更远。绿洲街道办事处通过一系列“法润工程”,逐步探索乡村治理的法治格局。

今年春节前,绿洲街道办事处利用在外打工人员回家的契机,成立法治宣讲团,采取列出普法宣讲课目,村里按需点单的方式,到村里给群众集中授课。这种“订单式”授课方式,针对性强,贴近实际,深受群众欢迎。

该办事处依托法治学校,在每个行政村设置法治讲堂。授课人员以村法律顾问为主,辅以民警、法官、检察官等法律工作者,采取现场授课、群众咨询提问、观摩庭审和观看相关视频等形式,让群众轻松愉悦地接受法治教育。

为给群众提供“零距离”法律服务,该街道办事处向各村派驻“一村一干一警一法治辅导员”,在行政村实施法律顾问坐班制。“我每周会固定一个时间去一个村走访,及时为村民解答法律问题。”河南宇博律师事务所律师苏孝钦说。

“互联网+法治文化”是绿洲街道办事处法治乡村建设的创新之举。

该办事处在各家各户门口张贴网格群二维码,每个家庭至少一人加入网格微信群,群里开展“法治影视大家看”“法治咨询大家问”等活动,通过交流法治常识、定期播放法治影视、引导群众观看《今日说法》等节目,增强群众法治意识。

陈献四是史村铺村网格员,也是调解员。此前,史村铺村村民张某与施某发生纠纷,即将械斗,他及时赶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稳定双方情绪,使得一触即发的矛盾及时有效化解。

陈献四说,乡村振兴加快了,村民维权意识也增强了,但很多人缺乏法律知识,小纠纷容易闹成大事件。这几年,通过普及法律知识,村民遇到矛盾纠纷都知道找调解员、驻村律师,法律真正走进了群众心里。

史村铺村还设置了法律图书角,放置与群众日常生活生产相关的法律图书,号召群众读书明理,树立法治意识。“出门有法、抬头见法、休闲学法。”浓厚的法治文化氛围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群众自觉加入宣传法律法规的队伍。

“村里大喇叭定时播放普法三字经,让法律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甘庄村村民王胜军说。

亓堂村的村办企业搞得红红火火。“以前,大家总因为合同签订不规范发生纠纷,现在签订合同都要先咨询村里的驻村律师和法律明白人,这两年没产生一起法律纠纷。”绿洲街道办事处驻亓堂村工作队队员陈海军说。驻村工作队员还在村里开展“法治讲堂”助脱贫活动,通过法律援助帮群众解决困难,积极宣传土地承包、房屋拆迁、土地征收等法律知识,解决百姓脱贫路上的后顾之忧。

“五老”义务调解队、法治宣传队、“村民法庭”成员在各村高质量建设法治便民服务站,在各中小学开设法治辅导课。

通过下沉公共法律服务,为群众提供更多精细化、个性化的法治服务,绿洲街道办事处初步探索形成了新形势下加强农村社会治理的法治格局。

C

法治实践打造良法善治“绿洲样板”

在法治乡村建设中,绿洲街道办事处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破解法治建设热点难点问题,打破乡村治理法律缺位的困境,打造良法善治“绿洲样板”。

将“乡村规矩”挺在前面。该办事处将“硬法”与“软法”有效结合,搭建起具有绿洲特色的“硬法+软法”规则体系。“硬法”主要是法律法规,“软法”是村民自己制定的村规民约和红白理事会章程,涵盖婚丧嫁娶、环境卫生等。

把“乡风文明”牢记心中。该街道办事处结合农村实际,创新“五星”(“孝敬老人星”“邻里团结星”“公共道德星”“文明礼貌星”“庭院整洁星”)争创活动,以村民组为单位,召开全体村民或户代表会议,以投票方式,按照百分制对16岁以上村民打分,评出“五星级个人”,成员得分全部在90分以上的家庭被评为“五星级文明户”,并在全村显要位置张榜公布。评选活动把乡风文明建设工作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抓手,在群众心中形成互看、互比、互学的良好新风,实现了“要我文明”向“我要文明”的转变。

让“绿洲共识”凝聚合力。坚持法治、自治、德治“三治融合”,真正实现乡村治理从“硬管理”向“软服务”,由“我来管”到“一起干”的转变,大家一起朝着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道路奋勇前行。

一项项措施落地有声,法治力量浸润人心。层层递进、一体贯通的法治实践模式,推动基层社会矛盾在法治轨道解决,打造了良法善治共建共享的“绿洲样板”。

记者手记

法治“绿洲”蕴藏乡村振兴画卷

乡村振兴离不开法治。村民法治意识增强了,法治理念树牢了,乡村经济才能高速腾飞。

绿洲街道办事处法律宣传标语处处可见,法治长廊、主题公园连成一片……这些都是百姓学法、用法的好老师,是百姓身边的“法律讲堂”。

法治的成败取决于制度建设是否精细,如是否符合人民切实需要、是否符合人性的合理需求等。

绿洲街道办事处在创新法治实践中,将法治建设与村规民约结合起来、与乡风文明建设结合起来,进而推动“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战略。

采访中,群众说得最多的是环境美了、矛盾少了、办事更方便了、日子更舒心了……从群众的笑容中,我们不难看出“法治绿洲”建设中蕴藏着的乡村振兴优美画卷。这画卷,蕴藏在父老乡亲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更熔铸在绿洲街道办事处干群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共识中。


来源:河南法制报
责任编辑:安羽

关于我们  |  组织结构

版权所有:平安绍兴新闻网Copyright2014
号电话:0575-8516 2227、0575-8515 4422、0575-8517 8202
地址:绍兴市凤林西路300号
广告代理合作单位:绍兴市蓝剑传播有限公司;

浙公网安备33060202000023号 备案/许可证编号:浙ICP备13012563号 本站设计:耳東师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