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不明扣费、垃圾短信、骚扰电话、电信诈骗……这些与手机相关的烦心事早已不新鲜,很多人不堪其扰,却又无可奈何。但是,究竟谁出卖了你的手机号,又该如何远离手机带来的骗局和骚扰?
有网友总结出20余种常见电信诈骗手段,除了“祝您中奖”“退款退货”“我是房东”这些老套路外,不少招数早已“后浪推前浪”。譬如“猜猜我是谁”“海关查获你的包裹藏毒请配合调查”“帮您复制家人手机卡提供监听服务”等,可谓花样翻新。
难怪有网友说,手机诈骗或许是唯一一个不担心“骗子太多,傻子不够用了”的行业。
防个骗子,为什么这么难?
独立电信分析师付亮对国是直通车表示,电信诈骗治理难度大主要是由于:诈骗者专业化,骗术不断推陈出新。诈骗者会持续地改进其诈骗的形式、手段和途径,善于运用新兴技术,在发现旧有手段无效之后迅速抛弃,转而寻求新途径。有关部门研究骗术的进度很难跟进骗子更新的速度。
“在世界范围内,远程电信诈骗都是一个大的趋势,且应对形势依然非常严峻。”付亮说,“再者,电信诈骗的犯罪成本低但抓捕难度大,诈骗者动作隐蔽、难以预测,能够通过更换号码、更换国家等手段有效躲避追捕。同时,对居民防骗意识的宣传也很难覆盖全体社会成员,一些特定群体如老年人很难学习防骗知识。” 国是直通车 侯雨彤 制图。国是直通车 侯雨彤 制图。
“有关部门”防骗堵漏进行时
对于克服困难,更好地应对诈骗问题,付亮认为,应不断与时俱进、掌握新技术和新手段,在信息时代工信、公安、银行等各部门应建立起一个联动的大数据系统,全时监控诈骗者的动向。面对诈骗未遂或者未成功抓获的犯罪分子,善于运用其在电信网络中活动时留下的各种信息和线索,尝试掌握其行为模式,建立电信诈骗的数据库。在诈骗的各个流程均设置门槛,如运营商对异常号码进行拦截、银行方面减缓资金流向的速度等,尽量阻断诈骗的进程。
针对各种骚扰电话,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表示,已联合十余个相关部门制定了专门方案,近期将组织开展综合整治骚扰电话专项行动。一是加强通信业务和资源管理,工信部表示,将严控骚扰电话传播渠道,防止通信资源被用于营销扰民。二是多部门联合行动,强化源头治理,规范各行业商家的业务推销行为,整治营销扰民乱象。三是增强技术防范能力,加强对于骚扰电话的预警、监测、识别和拦截。仅最近一段时间,已关停发送垃圾短信的短信端口31个,处置涉嫌营销扰民的电话号码及关联号码82个。
此前,中国多部门已相继实施了多项应对电信诈骗的具体措施。
——电话用户实名登记。去年9月工信部与最高人民法院等五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防范和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通告》以来,今年5月又发出通知,要求“切实加强实人认证工作,持续巩固电话用户实名登记成效”。
——严格禁止出售公民个人信息。以广东为例,今年以来广东警方分别发起“净网安网3号”打击买卖金融类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净网安网4号”打击黑卡卡商违法犯罪、“净网安网6号”打击买卖银行卡和公民身份信息违法犯罪系列专案打击行动,缴获非法获取的公民个人信息1.2亿余条。
——建设“诈骗电话技术防范体系”。工信部与公安部等部门联合建设“诈骗电话技术防范体系”,实现与警情数据连接,智能识别和拦截有关通讯信息诈骗号码。
——严管网络渠道。工信部网络安全管理局表示,将联合相关部门,加强网络渠道销售电话卡规范管理,督促网络交易平台经营者要立即制止和纠正其违法违规行为,切断“电话黑卡”在网上售卖途径。
——严查钓鱼网站和恶意程序。工信部要求加强对于钓鱼网站和恶意程序的整治以及建立健全国际诈骗电话研判和防范协作机制,实现治理诈骗从境内向境外的延伸。
“五不”防骗技巧
对于普通民众来说,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应对电信诈骗,有一些实用的防骗技巧可以参考。
一是“不要贪”,面对中奖、博彩、投资融资等信息,要保持清醒头脑,不可迷信平白无故的幸运和回报率过高的项目。
二是“不要慌”,遇到自称银行、公安、法院等机构并伴有“您涉嫌重大犯罪”“有一笔资金异常”的信息时,保持镇定,公检法机构不会通过这种方式联络当事人。
三是“不要好奇”,对于莫名收到的链接、图片、视频等,视而不见,不可盲目点开。
四是“不要泄密”,涉及身份、密码、住址等个人信息内容,不轻易透露给任何人。
五是“不要轻信”,遇到自称朋友、上司或有困难需要帮助的人时,不要轻信,要多渠道核实对方真实身份。(毕钰)
来源:国是直通车 责任编辑:赵利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