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户业主信息让他成为“业界神话”百万条公民信息被随意交换
谁在倒卖我们的个人隐私?
涉案公司
大量个人信息被网上倒卖
提审嫌疑人
打来电话能直接报出你名字,问要不要买房;刚签了购房合同,多家装修公司就找上门来……你的个人信息究竟是被谁泄露了?房产公司、装修公司、中介公司、物业,他们之间到底隐藏着怎样一条犯罪链?
26日,浙江杭州警方召开“净网”2018专项行动暨打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新闻通报会,其中披露的三起案件均涉及房产营销和装修行业不法人员通过窃取、贩卖、交换公民个人信息牟取不法利益,内幕让人触目惊心。
5000元购买业主信息后他创造了“业界神话”
37岁的施某来自兰溪,他在一家品牌装修公司工作了8年,因为业务不温不火,一直是个普通员工。
今年5月来到建德后,施某突然崭露头角,创造了公司乃至业界的“神话”,他在三个月内拿到的提成超过60万元,并很快提升为装修公司地级市负责人。
也就在今年9月前后,建德警方从一条物业营销短信入手,最终发现并摧毁了潜藏在建德当地覆盖23家房产公司、物业公司、建材公司、房产中介、装饰公司的倒卖个人信息黑色利益链条。在这起公安部督办的系列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件中,涉及的公民信息共30万条,警方已立案23起,共抓获犯罪嫌疑人51名,上网追逃1人,目前已移送起诉23人。
落网的犯罪嫌疑人中就有施某,他所创造的“神话”也就此破灭。原来,今年5月份,施某随公司来到建德后,一心想冲业务,为此动足了脑筋。刚好,建德当地有个高档楼盘交房,施某通过渠道花5000元买到这个楼盘800多户业主的信息,包括业主的名字、联系电话和具体房号。之后,施某挨个上门或打电话,短短3个月内,就拉到该小区60多户的房屋装修业务,创造了该公司在全国的纪录,堪称“业界神话”。
施某交代,自己知道这么做是违法的,但在利益驱使下,还是没能抵御住诱惑。
房产、装修、空调店等倒卖上百万条公民信息
一个房产推销员每天的通话记录有200多个。今年7月,桐庐警方在对当地一家房产营销策划公司进行排摸时,发现了这一异常现象。出于职业的敏感性,民警判断该公司很有可能存在非法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情况。经过一系列侦查,警方逐步查清了该公司的详细情况,并掌握了公司负责人范某、邵某等人购买和交换公民个人信息的证据。
通过深挖,当地另一家房产销售公司和另一团伙先后进入了民警的视线。掌握证据后,警方进行集中收网,先后抓获数名犯罪嫌疑人,查获公民个人信息百万余条。至此,这个非法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链条被全部摧毁。
随着犯罪嫌疑人的悉数落网,整个犯罪链条也浮出水面,犯罪嫌疑人的人员关系也逐渐明朗。
范某与邵某等人开设的房产营销策划公司通过网络购买公民个人信息,并与潘某开设的房产销售公司进行公民信息的交换。同时,他们还将公民信息交换给做装修的戴某等人,而童某、彭某、王某都是在空调店、硅藻泥店等开店上班,平时也都会接触到公民的个人信息。所以,几方之间互相售卖、交换各自掌握的公民个人信息。
目前,12名犯罪嫌疑人已被桐庐警方依法移送检察机关起诉。
一伙人倒卖的信息涉及20多个小区的业主
富阳警方破获的这起侵犯公民信息案件,也与装修公司有关。
今年8月,群众在富阳公安微信公众平台上反映频繁接到装修公司的推销电话,但自己和家人从未和装修公司联系过,对方竟对他的个人信息知道得一清二楚。
富阳警方调查发现,类似的情况不在少数,遂成立专案组开展侦查。随着侦查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都指向了同一个核心人物——罗某。
嫌疑人罗某被抓后,对自己非法获取并买卖公民个人信息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罗某交代,他在一家装修公司任职期间,通过购买、索要等方式,先后向多人获取大量公民个人信息,同时他也将这些信息贩卖给他人。
专案组顺藤摸瓜,继续深挖,最终破获了这起系列侵犯公民信息案件。目前,富阳警方已抓获犯罪嫌疑人27名,查获非法获取、买卖公民个人信息7万余条。案件涉及富阳区内20多个小区,犯罪嫌疑人的职业包括置业顾问、物业保安、装修公司老板和业务员、材料供应商等等。
新闻链接:
非法获取50条公民个人信息或构成犯罪
“净网2018”专项行动中,杭州警方总结历年工作经验和教训,从小线索入手,加大打击力度,捣毁窃取、贩卖、交换公民个人信息的公司、平台,打击窃取、贩卖、交换公民个人信息的企事业单位内部人员,追源头、断链条,震慑侵信违法犯罪,从根源上整顿此类行业侵犯公民个人信息乱象。
截至目前,全市已成功侦破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件8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00余人,打掉犯罪团伙35个,缴获各类公民个人信息1300万余条,铲除了一系列侵犯公民个人犯罪产业链条,特别是针对房产、中介、物业等行业侵犯公民个人信息乱象进行了严厉打击。
杭州市公安局网警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早在2017年5月,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了《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将公民个人信息分为敏感信息、重要信息和普通信息,相对应的,如果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数量分别达到50条、500条、5000条的标准,就可能构成犯罪。另外,对于一些掌握公民个人信息的单位,如果其“内部人”犯罪,《解释》则规定应从重打击,其犯罪的标准“减半计算”。
来源:平安浙江网 责任编辑:王淑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