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平安资讯平安要闻平安高层热点观察他山之石平安文化以案说法平安警醒
热点观察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观察

不听话让警察抓你 吓唬式教育负面影响你想过吗

发布于:2017-8-6 8:04:00  浏览:767次
“不听话让警察抓你”唬了几代人 吓唬式教育的负面影响你想过吗
  法制网记者 吴晓锋
  法制网见习记者 战海峰
  近日,重庆市巴南区花溪派出所民警工作中发现一名疑似走失的小女孩,然而当民警上前准备询问时,出人意料的一幕发生了。
  小女孩竟突然哇哇大哭起来:“警察叔叔,我没有做坏事,你别抓我好吗!”随后转身就跑。
  后来,在女民警的耐心询问下才知,由于女孩父母经常对她说“如果不听话就让警察来抓你”,女孩从小就对穿警服的民警充满恐惧。
  无独有偶,四川省成都市红阳派出所值班民警也遇到了一起特殊的“求助”。一位妈妈骑着电动车将自己不听话的儿子载到了派出所门口,提出要民警帮她“吓唬”一下孩子,以此来教育儿子听话,改掉身上的坏毛病。
  当下正值暑假期间,脱离了学校监管的中小学生面临着更多的安全隐患,如果没有受过正确的用警教育,遇到困难不报警或者没事也报警,都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为此,《法制日报》记者联系到警方、心理、教育三方面的专家,请他们从各自领域谈谈吓唬式教育对孩子的相关影响,希望家长们能及时纠正自己的不当行为,让类似“不听话让警察抓你”这样的话语不再传代。
  警方
  未成年人报假警是违法行为
  回忆我们的童年,“你再不乖就让警察叔叔把你抓走”这句话仿佛从我们记事开始就陪伴着我们。现在,长大了,我们知道警察叔叔不会抓走小朋友,我们也知道通过威胁孩子的方式来达到目的是不对的。
  然而,当我们继续长大,当了父母,却又开始对孩子讲那样唬人的话。这样的传承,还是戒了比较好。
  教育小孩时,应该说有事情找警察,不要在小孩不听话时用警察来吓唬他。相反,家长应该告知孩子,警察是充满正义、保护我们安全的,使孩子从小就形成对警察的正确认识。家长应该教会孩子正确识别警察的标识(如标志、制服、警车等),能够找到派出所等公安机关所在的具体位置,告知孩子警察是带给群众安全的,使孩子从小就形成对警察积极信任的印象,这样孩子遇到危难时才会向警察求助,才能避免孩子因害怕警察而错失求助的良机。
  需要注意的是,与用警察吓唬孩子相对应的极端则是把警察不当回事,报假警,甚至逗警方玩。要知道,接到报警后,民警会多方寻找报警人和案发现场,这些过程都需要付出一定的时间和警力,很可能导致一些需要紧急救助的人员得不到有效救助,甚至造成严重后果。这一点也需要让孩子知道,报假警属于违法行为。
  孩子错误报警有的是恶作剧,为了刺激、好玩;有的是认为警察是万能的,所有事都报警求助,比如缺钱买玩具。这也暴露出法治教育的缺失,我们往往强调有困难找警察,但并没有过多的提及错误报警可能带来的危害,以至于孩子对此缺乏正确认识。
  警方提醒,110报警服务电话是维护治安、服务社会、保障公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工具。恶意骚扰110是违法行为,对拨打110取乐、滋扰公安机关工作秩序及报假警等行为,公安机关将按照法律有关规定,依法进行查处。
  警方也呼吁广大家长,切忌用警察吓唬孩子同时,也要教育引导好家中的未成年子女,有困难要寻求警方帮助,但要杜绝报假警等违法行为的发生,让警方能在第一时间赶赴需要帮助的群众身旁。
  重庆市公安局渝中区分局民警 刘井发
  心理学家
  恐惧紧张可导致“泛化”现象
  长期拿警察来吓唬孩子,会让有的孩子恐惧、紧张情绪不断叠加,只要看到警察就会莫名恐惧、紧张。如果这种情绪持续时间较长,可能会出现“泛化”现象,即凡是自己感觉害怕的人或事,都会出现这样的情绪体验,更有甚者,可能会出现幻听等症状。
  长期处于恐惧中的孩子,在情绪上极易紧张、焦虑,有的孩子可能有很大的无力感,而有的孩子则可能出现攻击性。在行为上,有的孩子可能容易沉默、不爱说话,有的孩子可能好动、好打人、摔东西、破坏物品等。在身体上,有的孩子可能会经常因紧张而导致睡眠不佳、胃口不好、饭量小。成年后,有的人可能会出现胆怯、懦弱的人格特征,有的人则可能会出现冲动、易怒的人格特征。
  此前我接触过一个案例,一个15岁女孩,父母在外打工,女孩小时候由奶奶抚养。奶奶经常给她讲鬼故事,奶奶说话的语气语调及行为也让孩子感受到恐惧和紧张。与奶奶一起的几年内,女孩这种恐惧和紧张不断加强,以至于后来一提到奶奶,都会有一种莫名的恐惧和紧张感。中考前,由于升学压力,女孩潜在的恐惧紧张情绪被激发,情绪加重,就出现了“泛化”现象,形成了条件反射,一恐惧、紧张就想到所谓的鬼,无法继续学业。
  这都是借助具象化的人或物或具有一定威慑力的东西,来制止孩子的行为。这种教育方式处理不当的话会形成一定的“链接”,从而对孩子的心理产生印刻效应。例如说利用警察的约束力和威慑力来吓唬孩子,一旦处理不好的话,久而久之孩子就会产生下意识的躯体反应,一看到警察就发慌、手心出汗、心跳加速、主动躲避等,这都是不利的方面。
  对此,家长应该客观告诉孩子警察的作用、任务,明确哪些事可以找警察,哪些事找家长,哪些事自己做,训练孩子分辨事物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家长要提升教育能力,增强教育智慧,培养处理问题的策略和技巧、方法,承担起教育责任,用耐心、爱心、恒心培养孩子。家长不要用简单、粗暴方式对待孩子,更不要在教育中信口开河误导孩子,避免给孩子带来早期伤害而影响未来人生。
  重庆市心理咨询师协会秘书长 童新
  一线教师
  学会求助并非是处处依赖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碰见家长采取两种极端的教育方法,其实都有失偏颇。
  第一种教育方式是利用警察恐吓管束孩子,或者利用老师吓唬孩子,这种教育方式容易让孩子对警察或老师产生惧怕心理。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孩子,比如受同学欺负了却不敢告诉老师,怕老师会批评自己;学习上遇到不会的知识也不敢求助老师,最后影响学习。
  而另一种教育方式则是不论遇到什么问题,都可以求助警察求助老师。校园里,有的学生遇到完全可以自己解决的小事也找老师。比如,铅笔断了找老师,橡皮丢了找老师,其实这些问题完全可以自己想办法解决。
  如果家长将孩子遇到的问题都抛给老师,孩子就会缺乏独立,遇到问题不主动自觉思考解决方法,容易产生依赖心理,这对孩子的独立发展并不利。
  全国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一等奖获得者 高希连
  家长尽量不要借助警察的角色来教育孩子,应耐心地与孩子一起面对问题。首先,耐心地听孩子讲述遇到的问题,耐心地观察孩子可能遇到的问题;其次,家长应该与孩子一起面对问题分析问题,明辨是非,分清轻重,什么情况下是需要帮助,而什么情况下是需要自己想办法解决;什么样的事情是社会或学校不允许的、会受到惩罚的,什么事情是社会或学校所允许或者鼓励的;最后,家长应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孩子,家长在遇到问题时是如何处理的,孩子一定会模仿,因此家长在处理问题时应该积极妥善,对孩子既有言传也有身教,这样的家庭教育才是完整的。
  总之,家长要担负起家庭教育的首要责任,教会孩子明辨是非,主动想办法解决问题,家长有耐心才会给孩子安全的心理和更好的家庭教育。
  全国优质课大奖赛获奖者 董龙龙



来源:法制日报——法制网  责任编辑:王淑静
关于我们  |  组织结构

版权所有:平安绍兴新闻网Copyright2014
号电话:0575-8516 2227、0575-8515 4422、0575-8517 8202
地址:绍兴市凤林西路300号
广告代理合作单位:绍兴市蓝剑传播有限公司;

浙公网安备33060202000023号 备案/许可证编号:浙ICP备13012563号 本站设计:耳東师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