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格信息员工作开展至今,全村社会和谐,治安稳定,小偷小摸酗酒闹事等从未出现,人民安居乐业……”前不久,浙江省湖州市公安局南浔区分局收到了一封感谢信,这封信出自南浔庠上村网格信息员沈荣江师傅之手。
人民安居乐业——看似简单的一句话,背后却凝聚着南浔公安几年来的不懈努力。其中,南浔公安2016年7月开始推行的“一格一警”工作模式,功劳不小。作为其中的参与者,沈师傅感触颇深,这才写了感谢信。
一组数据能更直观地看出“一格一警”发挥的作用:
有效警情同比下降13.56%,刑事发案同比下降45.31%,火灾事故同比下降59.11%;矛盾化解数同比上升43.18%,管理类案件办结数同比上升425.12%,打处人数同比上升17.91%。
这说明,“一格一警”在南浔实践近一年,已经形成了治安情况“三降三升”的良好局面。
案事件少了 民警轻松了
5月21日晚上7点,南浔开发区直港巷新村,夜宵摊陆续摆出来,客人推杯换盏、高谈阔论,边上停着一辆警车,警灯闪烁,一切秩序井然。
可就在去年,直港巷新村还是另一番景象。由于地处城郊结合部,这里租住着1万多名外来务工人员,夜宵摊上寻衅滋事、聚众斗殴屡禁不止,盗抢案件也时有发生。
案件多发,让当地民警忙碌不已。直港巷网格警长归松良以前是南浔城西派出所的治安民警,那时他总有办不完的案件、加不完的班。为此,妻子还给他写了一封信,历数他经常加班等四大“罪状”,请求他“改一项可好”?
这种改变,在2016年7月得以实现——南浔区积极响应公安部创新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要求,践行省公安厅“防控优先”理念和市公安局“防为主、防为上”方针,创新推出“一格一警”模式,把全区划分为1378个综治网格,将社区民警、专职辅警嵌入网格,会同由当地村民担任的网格信息员、志愿者,共同抓好当地基层基础工作。
短短几个月内,50多位刑侦、治安线上的民警转型成为网格警长,归松良就是其中之一。
成为网格警长后,归松良的工作重点从打击转向了防范。他与网格治安员、信息员一起,对直港巷乱搭建的夜宵摊进行整治,并划定专门区域。每天晚上,他们将警车开到夜宵摊边上,亮起警灯,和由网格信息员组成的护村队共同巡逻。效果立竿见影,今年以来,直港巷新村未发生一起寻衅滋事案。
案事件减少了,归松良工作相对轻松了,有时也能按时回家陪家人了。
退休村干部穿上“红马甲”
2014年退休前,沈荣江是南浔庠上村村干部,每天忙里忙外。退休后,他闲赋在家,觉得心里空落落的。
2016年7月,沈师傅穿上“红马甲”,有了一个新身份——网格信息员,他再次绕着村子忙碌起来,“生活充实不少”。
事实上,这是南浔警方探索“一格一警”模式的重点工作之一——成立网格信息员队伍。
南浔区位于江浙沪两省一市交界处,地理位置特殊,治安状况复杂,警力占比较低。为保一方平安,南浔警方向老百姓寻求“帮助”,南浔城西派出所率先在庠上村成立网格信息员队伍,挑选土生土长的党员、退休教师、村干部等来帮忙。
既是本地人又曾是村干部的沈师傅,因此成为一名网格信息员。他们根据工作要求,分片包干村民小组,定期走访摸排,掌握新居民情况,发现不稳定因素,杜绝消防安全隐患。
现在每天吃过晚饭,沈师傅就会穿上“红马甲”,在自己包干的小组里转一圈,看看有无安全隐患,也和外来务工人员聊聊天,了解村里的治安情况。
前段时间,沈师傅在走访中及时防止了一起火灾的发生。那天晚上,他走到庠上村野河兜自然村一家木料厂时,发现一堆胡乱堆放的木屑边竟然有个没熄灭的烟头!他赶紧灭了烟头,找来工厂负责人谢老板反映问题,嘱咐他们将木屑整齐堆放到安全地方。这之后,谢老板每次看到沈师傅,总会聊上几句,反映一些村里的问题。
“走访中,我们信息员会记录排摸情况,梳理遇到的问题和群众意见,再汇报到网格警长处,统一解决处理。”沈师傅说,“一格一警”是民警带头、百姓出力,共同守护村子平安,“这个模式开展以后,村里变化不小,值得点赞”。
南浔公安“一格一警”的创建,正是湖州公安乃至浙江公安平安创建的一个缩影。安居乐业的平安梦,是老百姓追求的目标,也是检验公安工作的一把标尺。如今,这个平安梦已然照进现实。(记者 陈佳妮)
来源:平安浙江网 责任编辑:王淑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