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农村的剩余劳动力不断向城市集聚,导致涉农村留守儿童犯罪案件上升,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据安徽省池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调查显示,近两年,全市少年儿童犯罪势头得到有效遏制,但涉留守儿童问题凸现,2015年与2014年相比,留守儿童犯罪案件量占整个刑事案件的3%;今年与去年同期相比,则上升到了7%。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现状、成长环境令人担忧,心理和性格等方面存在诸多缺陷,留守儿童犯罪呈现低龄化、多元化、犯罪率不断提高的趋势,预防留守儿童犯罪刻不容缓。
导致问题凸现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家庭教育的缺失。由于远离双亲,缺乏来自父母和完整家庭的亲情呵护,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这些留守儿童在思想道德、心理健康,尤其是家庭教育等方面的严重断层或缺位,容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极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社会环境的影响。由于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一些留守儿童缺乏监护人的监督、管教,文化水平偏低、法律意识淡薄,又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行,缺乏分辨是非的能力,极易受不良因素误导。
学校教育的不足。农村留守儿童由于家庭管教较少,多在成绩上较差,由此造成学校对他们多是批评、责备,甚至是放任不管,从而使留守儿童认为读书无用,出现厌学、逃学、辍学现象,致使部分留守儿童脱离了学校教育,与社会闲散人员混在一起,有了时间和空间进行赌博、玩电子游戏,常去网吧寻求刺激,使他们处在了更为危险的处境中。
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对策:
建立健全一个体系。建立健全由共青团、妇联、村委会和派出所共同构建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和保护体系。了解和掌握留守家庭的基本情况,建立留守家庭及留守儿童档案,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将留守儿童的不良发展倾向遏制在萌芽状态,协助监护人建立起温馨有效的监护。
建立健全一个平台。共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管理平台,切实解决好留守儿童平常生活缺乏照顾、生理心理缺乏关怀、成长教育缺乏指导、人身安全缺乏保护等问题。学校要尽可能地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与帮助。同时整合社会资源,形成齐抓共管留守儿童问题的合力,营造关注留守儿童的良好社会环境。
建立健全一个机制。多方位、多角度地采取相应措施,给进城农民工以公平的待遇,把农民工子女就学纳入到城市教育体系,建立城乡公平、地区公平的国民义务教育制度,减少直至消除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使留守儿童受到正常、健全、完善的教育,才能使他们和同龄人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唐金法)
来源:人民法院报 责任编辑:王贤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