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平安资讯平安要闻平安高层热点观察他山之石平安文化以案说法平安警醒
热点观察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观察

网络清明祭扫三大问题须厘清

发布于:2017-3-31 9:01:00  浏览:1132次
近年来,相较于传统祭拜方式,微信直播“代扫”、“代客扫墓”、网络祭拜等清明节祭扫形式悄然兴起。与此同时,这些新兴祭扫方式是否有悖于传统习俗的争议依然存在,其中所涉及的随意定价、个人信息泄露问题也引发关注。
  围绕祭扫新方式带来的新问题,《法制日报》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
  是否不符传统习俗
  缘起于农耕社会的清明祭扫习俗,在人口流动规模持续增大的今天遇到了挑战。对于异地就业且离家遥远的人来说,在清明假期回乡扫墓,3天时间显然比较紧张。在此背景下,“代客扫墓”、网上祭拜等形式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这类人群的祭扫需求。
  然而,对于这些祭扫新形式,社会上的质疑声音从未停歇,认为此举背离了传统习俗的内涵。对此,专家也有不同看法。
  “关于网络祭祀,不可否认这是历史发展到网络时代的必然。究其原因,一来是传统祭祀方式受时空限制,与当今社会庞大的人口流动数量构成了明显的矛盾。清明节期间回乡祭祖越来越成为不少年轻人的奢望之事,而新的网络祭奠方式打破了传统祭祀的时空界限,可以随时随地满足人们追思逝者的心愿。二是网络祭奠方式也与当下时代追求环保的理念相一致。传统祭祀方式既存在环境污染的隐患,也浪费了大量社会资源。所以,从这两个方面来讲,网络祭祀的方式是值得提倡的。”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副教授马成鸣说。
  马成鸣认为,传统民俗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都面临着网络快餐文化的冲击。如何在适应时代发展的同时,更好地保留、保护和传承珍贵的传统民俗已然成为时代的重要命题。除了提高人们保护传统民俗的意识之外,更应该发掘传统民俗的时代性,遵循新媒体时代新的信息传播和接受规律,焕发其新的生命力,不能因为墨守陈规而得不偿失。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对此则持有不同观点。
  “对于网络祭拜、网络直播‘代扫’,我是反对的。”朱巍说,扫墓这种行为本身就是对先人的怀念。有时间就去,没时间在心里面默念也可以,没必要将扫墓变成一种产业。互联网的祭扫形式其实将祭扫的仪式感抹杀了,人都不到场,何来扫墓之说。另外一方面,一些美好的传统也就慢慢没有了。对先人的祭扫如果没有仪式、记不住,又怎么会记住先人的遗训、家风等良好传承。
  在朱巍看来,清明祭扫作为中国的传统习俗,其中有两层含义,一层是祭扫本身,另一层是在祭扫过程中一个家庭、一个家族的团聚。从这个层面讲,网上祭扫、“代客扫墓”等只有形式而无意义,这些形式会破坏传统文化、破坏家庭感。如果家庭感被破坏,也就意味着社会最基本的细胞被破坏了,对社会的影响就太大了。
  信息泄露隐忧如何解决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不管是“代客扫墓”还是网上祭拜,都存在提供大量个人信息的情况,这种个人信息的使用是否存在泄露的风险、个人隐私是否会受到影响?
  以“代客扫墓”过程中出现的回传视频及直播祭扫过程为例,专家认为,其中存在侵犯隐私权的问题,也有可能出现欺诈。
  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说:“直播祭扫过程,要注意的是在尊重知情权的同时也要避免造假。比如说像《私人定制》里演的那样,本来是给别人祭拜,依靠镜头的转切,就可能换到另一个地方,这种不诚信的行为是需要注意的。另外,还可能存在收费不少但不去扫墓的情形,只是通过转切其他镜头达到‘狸猫换太子’的目的。”
  刘俊海认为,直播“代客扫墓”过程,其中有几点非常重要:首先是执行,要保证真实性;其次要注意保护隐私,实现点对点的直播;最后是诚信。
  对于保护隐私,朱巍也认为是重点。
  “在直播扫墓过程中,镜头可能会扫过他人的墓碑。一般来说,墓碑在公序良俗上也不应向社会公开,包括一些照片,而直播很有可能将别人的墓碑也拍在里面。再比如说,一个人有多个继承人,其中一个继承人进行了‘代客扫墓’的直播服务,如果这些视频传到网上,其他继承人可能会对此不满意,有可能会要求删掉相关的视频。所以,‘代客扫墓’直播或传视频,可能涉及到他人的隐私权利。”朱巍说。
  朱巍认为,“代客扫墓”、网上祭扫等活动所涉及的个人信息,应该按照民法总则的相关条款、侵权责任法关于隐私权的相关规定、网络安全法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进行保护。信息保护很重要,平台收集的信息不能乱用而且不能违法收集,使用的范围应当事先告诉消费者,信息保护应当是一个非常重大的问题。
  随意收费现象怎样看待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代客扫墓”的价格由代扫者随意报价,网上祭拜也有种种收费项目。这些收费是否合理,是否属于消费行为?
  “从法律上讲,我认为这实际上也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保护的一类消费活动,可以看作是精神消费或者文化消费的范畴。”刘俊海说,人从摇篮到坟墓无时不在消费。没出生的胎儿现在按照民法总则也都受法律保护了。从呱呱落地就开始用尿不湿、喝牛奶到离开人世时的殡葬都是消费,都是受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保护的。从法律上来讲,人去世后,被别人祭拜,这也是一种消费活动,从情感上是寄托生者对逝者的一种哀思和尊重。
  “这些行为都应纳入法治的轨道,因为涉及到买卖、涉及到消费者付钱,所以我认为这种高尚的、礼节性、祭奠性、民俗性的活动也不应当掩盖其受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所调整的特点。”刘俊海说。
  朱巍也认为,“代客扫墓”、网上祭扫的收费应纳入到消费者权益保护的体系中。
  “以收费但不去扫墓为例,这种行为一旦出现,不仅是违约,而且还涉及欺诈,这时肯定要退一罚三。出现这种情况时,不能完全依靠合同法,还要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因为在‘代客扫墓’过程中,用户也是消费者,所以必须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进行赔偿,这需要有一个约束。”朱巍说。
  “不管是‘代客扫墓’还是网上祭扫,这个行业应该加强自律。另外就是行政监管,这包括市场准入、行政指导、行政处罚、行政调解等。‘代客扫墓’、网上祭扫等活动究竟该不该设市场的行政许可?这个问题有待讨论、论证。就目前而言,法无禁止即可为。”刘俊海说。(韩丹东 吴双 孟雨佳)


来源:法制日报  责任编辑:王贤臻
关于我们  |  组织结构

版权所有:平安绍兴新闻网Copyright2014
号电话:0575-8516 2227、0575-8515 4422、0575-8517 8202
地址:绍兴市凤林西路300号
广告代理合作单位:绍兴市蓝剑传播有限公司;

浙公网安备33060202000023号 备案/许可证编号:浙ICP备13012563号 本站设计:耳東师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