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平安资讯平安要闻平安高层热点观察他山之石平安文化以案说法平安警醒
平安警醒
当前位置:首页 > 平安警醒

当传销披上网络的外衣,你还认识它吗?

发布于:2017-3-17 13:46:37  浏览:973次
很多人因为它披上了网络的外衣而放松警惕,步步走入陷阱。封闭场所、洗脑课程、如同拘禁的人身控制……说到这些,你一定能一眼认出它——传销!但是你知道吗,新型的传销模式正借助网络“还魂”。尤其是打着“多级分销”“微商”“电商”等名义,从事的传销活动不断蔓延,时刻“请君入瓮”! 

近日,一美容院老板杨女士收到微信好友推送的信息,称现资产的拥有人响应国家精准扶贫的号召解冻巨额海外民族资产,只需128元申报项目会员并集齐3000人就可得到高额回报。心动的杨女士从申请人主动转变为召集者并建立新的微信小群吸引群友被骗数千人。诈骗团伙也是利用“民族资产解冻”的名义在全国各地行骗,受害者高达六七万人,金额高达几千万元。其实这是一个在中国流行了几十年的骗局,如今披上了网络的外衣让人们难以辨别,极易上当受骗。警方就带你一一识破网络传销的新花样。 

  1、假借购物商城网站,采用多级分销的形式,将“拉人头”作为体系内人员盈利的主要模式,正是国家《禁止传销条例》中明令禁止的违法行为。 
  2、歪曲“营销”概念,假借“金融创新”。打着“虚拟货币”“金融互助”“微商”“爱心慈善”等幌子从事网络传销犯罪。 
  3、打着“微信营销”的旗号,以微信、微商为平台,采取夸大宣传、造假炫富等方式,诱骗“朋友圈”的亲朋好友,以商品零售为幌子,实际是以发展下级代理商的形式从事网络传销。 
  4、以“免费旅游”“边旅游边赚钱”为噱头,通过加微信好友的形式发展下线,拉群众入会交费,从事网络传销。 
  5、以创业、投资为由头实施网络传销活动。以“在家创业”“网络创业”“网络资本运作”“网络投资”“原始股投资”“基金发售”等为诱饵,欺骗、引诱上当。 
  6、打着“慈善救助”“爱心互助”等幌子,以“做慈善事业,筑和谐家园”“爱心支助贫困学子”“消费养老”等形式,欺骗群众上当受骗。 
  由此可见,这些五花八门的网络传销手段,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1、是蔓延迅速,大要案高发。传销信息依托互联网以及微博、微信、QQ等社交平台,在网络空间广泛扩散,传销活动得以快速蔓延,短时间内裹挟巨额资金、涉及众多参与人员,波及全国,社会危害严重。 
  2、是名目繁多,迷惑性强。不法分子打着“虚拟货币”“金融互助”“微商”“爱心慈善”等幌子从事网络传销犯罪,混淆视听,引人入彀。 
  3、是利诱性、欺骗性强。多以“动态收益”“静态收益”“推广返利”等名目,许以高额回报,在群众参与初期往往给予一定返利,制造“盈利”假象,形成较大诱惑力,以引诱更多人员加入并继续发展下线。 
  4、是“职业化”特征显现。传销网站搭建简便,可复制性强,不法分子同时或先后运作多个传销平台的情况多见,出现职业“操盘手”。这些人熟谙犯罪手法和参与人的投机心理,利用部分职业传销团队实施“业务转型”,大肆发展人员,疯狂敛财。 
  5、是参与传销方式便捷,违法成本低。网络传销参与方式极其便捷,随时随地,上下线不需见面,开会无需真实场景,支付无需现金和凭条,会员往往涉及全国各地,违法成本低。 
  6、是网络传销多在境外运作,打击难度大。组织头目往往藏身国外,服务器架设在境外,一旦发现被侦查,立即关闭境外服务器,致使公安取证难。 

  这些网络传销案件都是“网上来网上去”,人员之间互不相识,追踪难度很大。警方在此提醒广大网民:切勿轻信一夜暴富、小投资高回报的谎言,以免误入传销歧途造成财产损失。

来源:绍兴市公安局    作者:上虞区局
关于我们  |  组织结构

版权所有:平安绍兴新闻网Copyright2014
号电话:0575-8516 2227、0575-8515 4422、0575-8517 8202
地址:绍兴市凤林西路300号
广告代理合作单位:绍兴市蓝剑传播有限公司;

浙公网安备33060202000023号 备案/许可证编号:浙ICP备13012563号 本站设计:耳東师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