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平安资讯平安要闻平安高层热点观察他山之石平安文化以案说法平安警醒
平安文化
当前位置:首页 > 平安文化

教育惩戒权:惩戒与体罚的边界到底在哪?

发布于:2019-9-26 15:34:00  浏览:687次

《广东省学校安全条例(草案)》(以下简称草案)昨日提交广东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首次审议。草案规定,中小学校学生在上课时有用硬物投掷他人、推搡、争抢、喧闹、强迫传抄作业等违反学校安全管理规定的行为,任课教师可采取责令站立、慢跑等与其年龄和身心健康相适应的教育措施。

从今年4月开始征求意见的草案,在社会上引起了热议,并被寄予了“还教师惩戒权”的厚望。有人说,广东率先以地方法规形式明确教师惩戒权,有望在明晰惩戒与体罚的边界上作出有益尝试和界定。此次草案审议稿肯定罚站、慢跑等教育行为的适当性,虽可说是一次难得的“突破”,但也许只能让广大教师再次深感遗憾,因为草案没有像预期一样明确划定惩戒与体罚的界线。惩戒与体罚的边界模糊不清,使得教师不敢行使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赋予的惩戒权,而地方教育政策和部分家长对体罚的敏感态度,更令教师诚惶诚恐。2008年,某中学的两名学生上课时打架,导致其中一人死亡,授课教师杨某选择当“看客”,未加以制止,杨老师因此被称为“杨不管”。实际上,“杨不管”的心理每一个教师都有——管可能惹祸上身,不管则一定可以保护自己。惩戒与体罚的边界不清,是直接导致惩戒权旁落、教育乏力的重要原因。因此,在教师当中,划定惩戒与体罚边界的呼声连年不断。是惩戒与体罚的边界太难划定吗?当然不是——笔者以为,其实根本没必要在法律层面去划定一条这样的边界,因为,惩戒与体罚的边界其实是十分明晰的。或者说,很多教师认为惩戒与体罚边界模糊,呼唤划定边界,一定程度上暴露了这些教师的“不专业”。

爱是一切教育行为的出发点和目的,因此,惩戒一定是一种出于爱的教育行为。而体罚是一种暴力,不是教育行为,它只能给受教育者带来伤害。可见,是否心存爱心,或者是否给受教育者带来伤害,是界定惩戒与体罚的重要标准。这个标准看似模糊抽象,但作为教师应该不难理解和把握。爱的对立面是恨,个别学生确实“很可恨”,但带着恨意去教育学生,教育行为必然变形。而对于“很可恨”的学生,你是心存恨意还是心存爱意,考验的是一名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

当然,惩戒本身也是一种“伤害”,不过它是促使学生切实体验内心痛苦,从而达到教育目的的手段。善于运用惩戒的教师,往往最重视惩戒之后的跟踪教育,把说理、示范和引导的工作做足做透,显示一种宽严相济、刚柔并用的教育智慧。而惯用体罚的教师,在一顿劈头盖脸的斥责、谩骂之后,心里反而觉得出了一口恶气,至于学生所受的“心伤”,往往是任由他们自己去消受。

惩戒是什么?惩戒是“惩而有教,罚而有爱”的严厉和宽容,是暴风骤雨之后和风细雨一般的呵护和滋润,是拔除枯枝而又静待花开的胸怀。那么,体罚是什么?体罚就是棍棒加荆条。放下棍棒和荆条,手捧鲜花,你就明白了教育的真谛,你就辨明了惩戒与体罚的边界。


来源:检察日报  责任编辑:付静宜

关于我们  |  组织结构

版权所有:平安绍兴新闻网Copyright2014
号电话:0575-8516 2227、0575-8515 4422、0575-8517 8202
地址:绍兴市凤林西路300号
广告代理合作单位:绍兴市蓝剑传播有限公司;

浙公网安备33060202000023号 备案/许可证编号:浙ICP备13012563号 本站设计:耳東师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