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渚山村村民娄华庆家喝上了小舜江水。
2018年全市农村饮用水出厂水的468份样本检测数据显示,我市农村饮用水平均合格率为84.4%,跟全省平均84.2%的水质达标率基本持平。越城区、柯桥区、上虞区和诸暨市相对情况较好,水质合格率均在90%以上,但嵊州和新昌的达标率仅为75%和68.5%。客观上,两地水质达标率低,与山区偏多有很大关系。那么,如何让山区农民喝上安全水?今年市两会上,“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被列入2019年度我市十大民生实事项目。
喝了200年的山泉水
并不那么让人放心
海拔700多米的嵊州市北漳镇彦坑村董家彦自然村是一个典型的山区村,早春时节,山坡已披上绿装,山腰上,一幢幢木制老房子错落有致。
今年67岁的村民单师傅正在家门口的水池边洗菜。“自来水是山上的泉水,水很清,喝起来还有点甜味。不过,夏天干旱时,山泉少了,龙头里流不出水来,吃水有些紧张。”单师傅说。
在彦坑村村委会干部单勇的带领下,记者沿着山路继续向上爬了近200米。山沟里,一个面积不超过30平方米的小水库映入眼帘,水库下方是个小型的过滤池,再往下是座封闭的水塔。
单勇说,董家彦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一直以来村民们饮用的都是山泉水。以前村民上山挑水,山路崎岖,十分辛苦。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起,村民凑钱在山顶建了水塔,安装自来水管,把山泉引入家中。不过,前些年,由于水塔和水管破损严重,遇上干旱天,村民家中时常断水。
2017年,彦坑村投资20多万元,在山中建起了水库。“从去年看,断水现象有所缓解,但水质并不是那么让人放心。一是没有安装消毒设备,无法专业化净化水质;二是山顶上种植了千亩苗木,需要施肥、喷药除草,可能对土壤产生污染,最终影响水质;还有,水库是敞开式的,一些动物闯入后可能溺毙。”单勇说。
今年2月,嵊州市疾控中心对该水库的泉水进行了抽样检测,结果显示,山泉水中菌落总数超标。
北漳镇相关负责人表示,村内管网建设和蓄水池设施改造项目将于4月10日前开工建设,9月底前完工,届时该村的水质会有明显的提升。
三次“饮水革命”后
喝上了小舜江水
“轻轻一拧,就能喝上来自小舜江的自来水。”对于柯桥区兰亭街道兰渚山村村民娄华庆而言,这样的生活以前不大敢想。
兰渚山村地处兰亭风景区附近,这个海拔不到100米的村四周都是山。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村民自发筹资,在山里建起水池,安装水管,把山泉引入家中。从挑水喝到引水入户,完成了第一次“饮水革命”。
然而,时间长了,一些水池老化,池水中有时有蛇鼠尸体、落叶等,水质很不理想。2000年左右,柯桥区实施山塘水库饮用水工程,在兰渚山村建设了一座水库,并采取了净化措施。这是该村第二次“饮水革命”。
董家彦村民自建的小水池。
然而,该水库除了供人畜饮用外,还要承担水田灌溉任务。遇上夏季干旱,经常出现断水情况,村民生活用水只能靠山泉及自家水井取水,溪水、井水的水质让村民有些不放心。
2014年,兰渚山村迎来第三次“饮水革命”。当年,柯桥区供水公司正式实施小舜江供水扩面工程,兰渚山村被纳入其中,该村528户村民与城市居民一样喝上了小舜江水。
近年来,柯桥区对山区农村小舜江供水不断扩面。目前,该区已实现小舜江供水区域海拔135米以下山区农村全覆盖。
对于海拔更高的山村,柯桥区计划到2020年底,构建起以加压延伸为突破口、一站多源为补充的供水保障体系,全区农村供水工程供水保证率达到97%以上、水质达标率达到95%以上,城镇水厂覆盖人口达到98.5%以上,实现城乡居民饮水同质。
山区水质未达标
有着多方面原因
董家彦的山泉看似清澈,但水质却并未达标,这是嵊州和新昌等地高山农村饮用水现状的缩影。
今年2月,嵊州市对辖区农村的428个水厂开展水质监测工作。尽管相关部门没有公开具体的自查结果,但他们坦言:农村饮用水大部分样本确实存在菌类超标以及余氯含量不足的情况。
山泉水质不理想,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山高路陡,有些地区在规模水厂建设上存在困难。新昌县水利水电局农水站站长陈学清说,新昌397个山区农村共建了500多个单体水厂,但各地海拔高度不一,导致水厂分布广、点散,无法规模化建设,客观上导致水质达标率偏低。此外,一些供水管网使用时间较长,腐烂生锈,导致水质不达标。
管理混乱、基层镇村干部对饮用水安全意识不强也是其中一个因素。绍兴市农村水利站站长黄庆良说,在调查中,他们发现一些农村水厂存在管理制度不健全、消毒设备未使用等现象。一般水厂由属地政府牵头建设后,移交给村里管理,但一些村为了节约运行成本,擅自关掉消毒设备,连消毒制品也不按时使用。
农民的用水观念
也需“提标”
目前,我市已敲定2019年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工作方案,今年全市计划完成12.7万人口的达标提标,实施87个项目,涉及43个乡镇(街道)158个村,总投资3.5亿元,将新增净水和消毒设施125处,改造供水管网1440公里。
各地也在积极行动,如嵊州市通过收购乡镇水厂,延伸市区、乡镇水厂管网,构建“城乡一体化、供排一体化、水务管理一体化”的供水格局。
董家彦山上的小水库。
新昌县通过城市管网延伸、乡镇水厂扩面、联村水厂建设和单村水厂改造等举措,逐步建立“从源头到龙头”的农村供水工程建设和运行管护体系,特别是对单村水厂,将邀请专业物业公司进行统一管理,真正让农民喝上放心水、安全水。柯桥区对部分农村分散式供水工程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标准化管理,实现水质检测、日常巡查、维修养护常态化。
不过,有业内人士提醒,种种硬件上的提升只是给农民喝上放心水提供了条件,还得引导农民愿意喝。柯桥区供水公司相关负责人说,像王坛镇、稽东镇等山区村民,喝惯了山泉水,对于消毒后的自来水有一定排斥心理,总觉得不适应。
市公用事业集团下属的市供水公司水务营管处有关负责人表示,去年我市同等规模的农村平均月用水量数据显示,其他地区农村每户每月平均用自来水6~7吨,而靠近南部山区的村民每户每月用水只有2~3吨。“水质达标了,农民的观念也需要‘提标’,这需要当地镇村干部、卫生部门经常上门宣传。”柯桥区供水公司一负责人说。
来源:绍兴网-绍兴日报
作者:记者 王晓宏 王 珏 文/摄 编辑:黄靖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