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起,我市依法、有序、平稳推进新一轮全市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截至8月底,全市行政村(居)总数从2343个减少至1743个,共撤并600个,撤并率25.6%;村均人口由1463人增至1911人,村均增加448人,超额完成全市行政村(居)总数减少20%左右的目标任务。
行政村“多小散弱”,是制约乡村振兴的主要瓶颈之一。据介绍,我市经2003-2007年第一轮行政村规模调整后,全市行政村数量减少56.1%,柯桥区、诸暨市已基本调整到位;新昌、嵊州仍有不少小(弱)行政村存在。市民政局有关负责人说,考虑到各地实际,结合城市化发展需求,本轮调整采用“市级指导、县级为主”的模式,在时间上不搞“齐步走”,在比例上不搞“一刀切”,在方式上不搞“简单化”。
新昌县新林乡银星村、彭顶山村原本是两个小(弱)村。多年来,因为人口基数少,资源有限,两村经济发展十分有限。“原来彭顶山村即便有美丽的湖畔风情,也吸引不了游客进村观光、消费,村民只能到城里去贩卖自家农产品。今年5月,两村撤并成银顶山村后,面貌就有了改变。”银顶山村党总支书记徐春雷对记者说,“银星村的梁柏台红色教育基地和彭顶山村的自然风光串点成线,成了新昌有名的红色旅游线路,游客纷至沓来,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赚到钱。”
撤并后的银顶山村是全市行政村规模调整的一个缩影。据了解,本轮调整中,越城区、柯桥区和诸暨市根据城市化推进需要,采取撤销翻牌居、全拆村转型城市社区为主,适当考虑部分行政村撤并的方式;嵊州市、新昌县结合小(弱)行政村较多的实际,采取撤并人口规模小、经济薄弱村为主,鼓励符合条件的行政村撤村建社区的方式;上虞区结合半平原半山区的地理特点,采取两者兼顾的方式进行调整。
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实施行政村规模调整是推进乡村振兴“五星达标、3A 争创”的重要举措,是优化调整农村布局、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加强基层党建的内在要求。下阶段,全市将加强党建引领,进一步优化基层组织设置;注重合力推进,进一步加快新村(新社区)发展;突出督查考核,进一步推动“三资”融合,推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增强群众获得感。
作者:绍兴市新闻传媒中心全媒体记者 胡安娜编辑:陈文华来源:绍兴网—绍兴晚报
版权所有:平安绍兴新闻网Copyright2014号电话:0575-8516 2227、0575-8515 4422、0575-8517 8202地址:绍兴市凤林西路300号广告代理合作单位:绍兴市蓝剑传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