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平安资讯平安要闻平安高层热点观察他山之石平安文化以案说法平安警醒
平安文化
当前位置:首页 > 平安文化

老唐的“春天”

发布于:2017-6-14 11:39:00  浏览:1095次
1997年,唐红刚交通专业科班毕业,被分配到了离家40多公里外的上海南郊奉贤县(时称),在头桥派出所当社区民警。那时的唐红刚即便下了班也不能天天回家,毕竟进城回趟家不论是搭摆渡船还是转乘公交车都要花费3个多小时的时间。就这样,唐红刚成了当时住所时间最长的民警。

  同事们印象最深的是,唐红刚在思考问题时爱摆弄那副度数并不深的眼镜,显得更为专注;摆开阵势说理释法的时候喜欢先来一句“吾帮侬刚”(我跟你讲),接下去就滔滔不绝。这个城里来的小青年对乡村杂货店边上一元一局的桌球十分感兴趣,他那时的吃穿用尽显城里小伙儿的小资情调。可这个“小资”在那时奉贤地区一望无边的农田菜地间开展警务工作,竟感到无所适从。
  离开繁华,下沉阡陌,初来乍到时想凭着专业守一方交通秩序的豪情壮志着实被没路标、没交通信号灯、没人行道的各式“三无”乡间道路打击得一败涂地。如何将理论和实际工作相结合起来,唐红刚自此开始了一条自我摸索的道路。没有路标,他动员社区民警发动各村居委自己添置;没有交通信号灯,唐红刚就在每个路口安置几个缓行标志提醒过往车辆和行人;为了村民的出行安全,唐红刚一次又一次地跑社区跟镇里反复沟通,从最基本的人行道到城市市政工程道路设施,在唐红刚的努力下一点一点转变。
  在唐红刚看来上述问题还可掌控,全面解决是迟早的事。唯有这城乡之间的人文素质和言语沟通才是最为头疼的难题。一方面村里的老人都认“老理儿”,压根不听他从书本上搬来的那些理论;奉贤地区的乡村土话,也成了他日常工作中最大的阻力,时常让这城里来的小伙儿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别人出警三两句话就能解决的事情,他或许连登记身份信息也要半天;别人做份笔录个把小时,他却要一遍一遍和人核对这个字的发音是否准确。唐红刚一有空就会抓个本地辅警,拿着一支笔,用汉字标记奉贤方言的发音。
  时光荏苒,奉贤经历了撤县设区,从前的县公安局也成为奉贤分局。顶着各种“水土不服”的唐红刚从一名青年民警逐渐成长为青年骨干,又从青年骨干不知不觉列入了老同志的行列。虽然20年从警岁月并没有在他原本就清瘦的面容上镌刻多少细节,但在他的头顶开辟了一片“海”,这“海”里囊括了他收获的各项荣誉。
  20年,老唐一直驻守的基层派出所,却今非昔比。尤其是老唐分管的片区更是由于他提早启动开展工作,使得片区拆违工作推进最为顺利,联动着社区管理、交通管理也减轻了不少的压力。看着辖区内几条主干道路一次又一次拓宽,亲身经历了辖区百姓法制意识的逐步提升,他越来越舍不得这个“家”了。最让唐红刚感慨的是,他发现自己原先不敢想的语言天赋,如今能在市区方言、乡村土话与普通话三者之间随意切换。
  一次,老唐带着他的新徒弟处置一起发生在十字路口的交通事故。一位本地驾驶员和另一位外地车主驾驶着各自车辆相向而行,在同时转弯驶入同一条车道时在路口相撞。两位车主很自然地认为应该是同等事故责任,因为语言沟通不畅,双方都有些小情绪。老唐查看了事发现场后用一种很专业的口吻道:“吾帮侬刚,交通法规定右转车辆要让行左转车辆,现场没有其他状况,右转车辆付全责。”加之一系列标准普通话的专业分析和“老娘舅”似的开导劝解,让两位事主心服口服。
  春暖花开也得经历严冬岁月,荣誉和成绩是身为社区民警的老唐多年不断走社区、访群众,一点一点地做工作换来的;片区的和谐也有他磨破了嘴皮、跑累了身心,一家家耐心工作争取到的。
  如今,老唐依旧保持着自己小资的生活方式,但他找准了门道适应了乡村的警务工作。老唐早已摆脱了原先压抑的工作状态。吾帮侬刚,老唐已经步入自己的“春天”了。
  (记者 吴艺 通讯员 林静)



来源:人民公安报  责任编辑:闵玥
关于我们  |  组织结构

版权所有:平安绍兴新闻网Copyright2014
号电话:0575-8516 2227、0575-8515 4422、0575-8517 8202
地址:绍兴市凤林西路300号
广告代理合作单位:绍兴市蓝剑传播有限公司;

浙公网安备33060202000023号 备案/许可证编号:浙ICP备13012563号 本站设计:耳東师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