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平安资讯平安要闻平安高层热点观察他山之石平安文化以案说法平安警醒
平安文化
当前位置:首页 > 平安文化

大山深处的暖心法官:一封蹊跷感谢信引出的温情故事

发布于:2017-4-19 10:03:00  浏览:968次
“尊敬的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邱水平院长:俺是山西太行老区贫困山村一个普通农民。从2015年开始,俺在左权县法院打了一场官司。通过这个案件的审理,让俺这个最平凡、最普通的草根农民感受到了人们常常挂在嘴边的公平正义,感受到了老区法院办案法官的公正和说理!”

今年2月的一天,省高院院长办公室收到了一封来自左权县麻田镇苏公村一位村民的来信,信中反映的是一起普通民事案件,且法院判决结果与当事人的诉求也有较大落差,可在近四千字的来信中,当事人字里行间充满对左权县两名基层法官发自内心的感谢。从信件的文字表述来看,不像是出自一个文化程度不高的村民之手,那么,这封感谢信的执笔人是谁?当事人为什么要感谢法官?其真实性又如何?省高院政治部迅速与晋中中院政治部和左权县法院取得联系,但两级法院均不清楚这封感谢信是怎么回事。随着调查核实的深入,感谢信背后蕴藏的暖心场景一一呈现。  


法官看望残疾女童,呵护孩子成长。

女儿终身残疾 父母怒告医疗机构

事情还得从头说起。2007年8月3日上午,左权县苏公村河北沟村组农民石兰云的妻子李某到县城某医疗机构住院分娩,8月9日下午生下女婴石某。8月10日,因石某有发热等不适应症状,转到左权县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经诊断为新生儿肺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低钙血症,8月28日出院。2008年至2009年两年间,石某数次到山西省儿童医院进行治疗。2013年5月29日,石某到晋中开发区脑瘫康复医院进行住院治疗。

石兰云认为女儿石某被诊断为“不随意运行性四肢瘫痪和脑性瘫痪”,都是某医疗机构未尽到足够的医护义务造成。主要理由是,2007年8月9日下午,该医疗机构给妻子打催产针后,于下午3时50分生下女儿石某,但女儿出生后不哭不闹,经该医疗机构治疗后情况才有所好转。当天下午6点,女儿病情出现恶化,去找医生,却被值班护士告知已经下班,没有值班医生。一直等到次日早8点医生上班,该医疗机构才安排女儿石某转院治疗。正是由于医疗机构的延误,才使女儿错过了黄金抢救时间。

左权县某医疗机构认为自己不存在过错,石某的残疾与其无关联。主要理由是,医疗机构是在石兰云妻子产后为促进其子宫收缩而使用催产素,并非产前;石某出生前有宫内窘迫现象,出生后出现窒息,医疗机构已进行全力抢救;石某自当日下午6时许出现体温偏高现象,持续到次日上午8时许,其间医疗机构采取了物理降温方式予以缓解,但因孩子体温仍然偏高,才嘱咐家属带石某转院,并采取了积极措施。

双方分歧严重。石某出生一年后,石兰云看到女儿和正常的孩子有很大差别,不能站立,不能迈步,不会说话。难道真像此前医生说的“孩子怕是要落下后遗症”。几年里,石兰云夫妇为给女儿治病踏上漫漫求医路,已花了十几万元,不仅将自己前些年打工积攒下的6万多元花光,还从亲戚朋友处借了不少钱。这可怎么办?石兰云夫妇多次找某医疗机构索赔,该医疗机构坚持认为自己不存在过失。

2015年5月1日,石兰云夫妇代表女儿石某将左权县某医疗机构告上法庭,要求医疗机构赔偿石某人身损害总费用的30%,即赔偿损失66万余元。2016年7月20日,左权县法院判决左权县某医疗机构存在医疗过失,承担30%的赔偿责任,赔偿石某各项损失共计25万余元。判决生效后不到3个月时间,某医疗机构主动履行了赔偿义务。

从法院判决结果看,显然与双方当事人的预期均有较大落差。作为原告石某,从一开始的诉求赔偿220万到66万,再到判决结果25万多元;从一开始的不相信法院能公正审理,并做好长期上访告状的准备,到最后判决结果与最初诉求相差较大的情况下,还写了情真意切的感谢信。作为被告左权县某医疗机构,从一开始的坚持不存在医疗过失,到最后判决承担30%的赔偿责任,也对法院的审理给予了充分肯定。这中间经历了什么?


法官到当事人家中进行案后回访、判后答疑,并了解石某一家生活情况。

因果关系鉴定 法官苦心说服原告

3月29日,记者前往左权县采访,沿途群山环绕,沟壑纵横。记者采访的第一站是寻访感谢信中提到的两名办案法官。

在左权县法院,记者见到了民一庭庭长杨春光和承办法官赵晋平。谈到感谢信,两名法官感到很意外,因为当初石兰云夫妇要请他们吃饭、送土特产、送锦旗表达心意,被他们一一谢绝。两名法官告诉记者,其实这起民事案件是他们审理众多案件当中的一起普通案件,没想到当事人最后还给省高院院长写了感谢信。

该案双方代理律师和两名人民陪审员在与记者座谈时均谈到,虽然原、被告在对导致石某终身残疾的因果关系上有一定分歧,但双方都认同法官在该案审理中,无论是程序上还是实体上都做到了公平公正。这起案件由一开始的剑拔弩张到最终圆满解决,主要是办案法官的人性化、细微化服务及真情实感,拉近了与双方当事人的距离,打消了他们对法院和法官的抵触情绪和不信任感。

谈起当时情形,杨春光记忆犹新。他告诉记者,这起案件最大争议是,原告石某的损害与被告的诊疗行为是否存在因果关系。一开始,石兰云夫妇将原告石某抱到法庭上,情绪激动,认为女儿石某就在眼前,又有当时的住院病历,这就足够了,还要什么证据。尤其是涉及女儿伤残程度和护理依赖程度鉴定,更是认为法院在刁难他们,女儿自身状况已说明了生活不能自理。他们认为给女儿看病已是家徒四壁,这时还要申请人身损害因果关系、伤残等级和护理依赖程度三项鉴定,说啥也不同意,甚至扬言谁判案子输,就将女儿送谁家。

杨春光和赵晋平两名法官并没退缩,决定到离县城50公里外的原告家中了解实际情况。两名法官和他们拉家常,经过一番促膝长谈,拉近了与石兰云夫妇的距离。鉴于原告石某生活困难,两名法官还主动与县法律援助中心联系,为其免费提供法律援助;鉴于该案侵权行为已过去7年,其过错、因果关系、损失程度等诸多要件事实并不明确,法官帮他们分析需要鉴定的理由及如何鉴定才能降低诉讼成本,建议先做因果关系鉴定。

在与石兰云夫妇拉家常式的聊天中,法官了解到他们当时的真实想法是,被告是“公家单位”,法院肯定向着被告,反正判决不满意就上访。

承办法官赵晋平感慨地说:“原告父母看到我们大老远到家里,把他们当亲人和朋友看,帮助分析利害,替他们想问题,之前的排斥、对立情绪一下消散了,接下来的工作就容易切入了。”

许多“没有想到” 群众感受司法温度

车在崎岖的大山里行驶,记者思绪纷飞。石兰云夫妇到底是怎样的人?其女儿石某如今怎么生活?

车经过一堆乱石滩驶上一道土坡,终于到了石兰云所在的河北沟村组,据说村口原来的大桥被洪水冲跨了,目前正在抢修。

来到石兰云家,其10岁的女儿石某瘫在床上。见记者前来,石兰云费力将女儿抱下床放在小板凳上。石某四肢明显僵硬,无法伸展,只能勉强借着家里的简易学步车站立、挪步,她冲着来人吃力地笑着,能简单地和人打招呼。看着女儿一天天长大却无法上学,石兰云夫妇非常焦急,好在现在村里专门有老师一周来家里两次,教女儿学习识字。

眼前的石兰云是个憨厚的庄稼人,谈起最初对法官提出要作损害程度鉴定极力排斥时,他笑了笑说:“当时确实在想,与公家打官司,法官能主持公道吗?反正俺就认准一个理,女儿是在这家医疗机构被耽搁的。后来在求医过程中,别的医生也说是医疗机构的错。啥证据不证据的,俺不懂,俺就认准女儿自身的残疾就是证据。所以,一开始我就把女儿抱到法庭上了。”

石兰云夫妇告诉记者,之后发生的许多“没有想到”的事,让他们彻底改变了看法,完全相信两名法官是在秉公办案,为他们着想。

当记者问到是怎么想到给省高院院长写信的?石兰云说自己是个粗人,识不了几个字,但心里又一直为之前对法官的态度存有歉意,几次想表达心意都被法官谢绝了。最后,他想到了连襟、女儿的姨夫吕彦文。吕彦文是个文化人,原先又当过麻田镇副镇长,只有让他代写了。

这时,坐在院子里一直未说话的吕彦文告诉记者,石兰云夫妇所说的“没有想到”的事他都看在眼里,也确实觉得两名法官丝毫没有架子,对群众以诚相待,让人感到很亲切、很温暖,所以一定要把基层法官常年默默办案的事反映给省高院领导。

对于石兰云夫妇所说的“没有想到”的事,吕彦文解释道,主要是没有想到法官能为群众主动办理缓交诉讼费并及时立案;没有想到法官为了核对细节,减少原告方的路途奔波,先后两次驱车往返100余里到村里了解情况;没有想到法官主动与县法律援助中心联系,为其免费提供法律扶助;没有想到立案不到20天,法院就进行了一次庭前调解;没有想到法官帮助其分析是否需要鉴定的理由,以及如何鉴定才能降低诉讼成本,并协助双方及时联系相应鉴定机构,推进鉴定速度;没有想到法官能及时作出公正判决,在判决生效后,主动申请执行,主动上门送赔偿款。

“法官也是有情感的人。在基层办案,有时一杯水、一句温暖人心的话,就能让群众感受到司法的温度,这会为调解工作创造轻松的环境。”这是杨春光和他的同事们在常年办案中的深切体会。这起普通民事案件,只是广大基层法官司法为民的一个缩影,也是他们践行公正司法的一个片段,但他们的点滴精神却汇成了一股暖流,永远温暖着民心。


来源:山西长安网  责任编辑:郭美宏
关于我们  |  组织结构

版权所有:平安绍兴新闻网Copyright2014
号电话:0575-8516 2227、0575-8515 4422、0575-8517 8202
地址:绍兴市凤林西路300号
广告代理合作单位:绍兴市蓝剑传播有限公司;

浙公网安备33060202000023号 备案/许可证编号:浙ICP备13012563号 本站设计:耳東师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