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于1959年的徐志连,在村支书岗位上已兢兢业业工作了18年。多年来,他被称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领路人,基层组织建设的带头人,村民群众的“服务员”和社会管理的实干家。
如今,徐志连正带领全村党员干部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通过创新实干的工作作风,继续带领大山西村村民奔向幸福的新生活。
徐志连,安昌镇大山西村党委书记。近年来,徐志连带领村两套班子积极探索和完善“党组织核心领导、村委会组织实施、村监会民主监督、社会组织有效补充、村民积极参与的村级治理体系”,打造出了“大山西处有人家”的党建工作品牌。他个人先后被评为绍兴市、柯桥区优秀共产党员、荣获柯桥区“区长奖”、浙江省千名好支书等荣誉称号。
做大集体经济“蛋糕”
1999年7月,徐志连放弃了安昌邮电支局局长的职务和7万余元年薪的待遇,被镇领导“请回”老家大山西村,担任村党总支书记。徐志连刚回到村里时,村里连一条像样的路都没有,村庄环境更是“脏”、“乱”、“差”。当时他就下定决心,一定要让大山西村彻底改头换脸,让村民过上幸福的生活。然而,要彻底改变村容村貌可不是简简单单一句话的事,做什么事都离不开钱。而当时村级集体可支配收入只有35万元,所以他下定决心,要想方设法增加村级收入。
为增加村级收入,徐志连到处走访打听,他与村两委班子商量后,决定引进在外地经商办企业的本村村民回归,大力发展“回归”经济。苦口婆心地劝说,耐心细致地服务,徐志连的努力得到了丰硕的回报,第一年就引进了4家企业,投资额达1个多亿。与此同时,村里推进拆旧建新工作,利用旧房拆迁出来的土地,由村委出面统一建设厂房,出租给村属企业使用,每年收取租费。
2003年,徐志连针对村里民营企业外来职工越来越多的现状,在村里建造了165间外地职工集中居住宿舍,出租给村属企业的外来职工居住,既解决村内流动人口居住分散、难以管理的问题,还盘活了闲置土地,增加了村级集体土地的租金收入。
目前,大山西村全村共有个私企业40余家,总资产近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20000元。大山西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小康村”。
“三句话”体现为民宗旨
在村支书这个岗位上,徐志连把努力为群众做事情作为自己“座右铭”。他有三句话为村民们津津乐道。第一句话是:“村干部就是要做事情,不做事情当什么村干部!”每年年初,他都会列出一批民生实事工程,到年底进行考核,并向村民汇报。
第二句话是“村干部要做到‘8小时工作制、24小时责任制’”。徐志连对村干部的要求是:在8小时工作时间里勤恳工作,也要全天24小时为村民提供服务,时时刻刻想着如何服务老百姓。为了便于村民联系村干部,大山西村还制作了村干部通讯录,收集所有村干部的手机号码和家里的电话号码,免费发送给全村的各家各户,保证村民有事情随时能够联系上他们,
第三句话是“当村干部就像开店立柜头,要尽量满足老百姓的要求”。采访中,记者问徐志连做村干部是否觉得累。他坦言说,累是事实,但这是老百姓对我们村干部的信任,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我们村干部的价值。
创新村级管理模式
这几年,在徐志连倡导下,大山西村以党建工作为龙头,创新成立了村级商会、侨联、流动人口“新村民小组”、乡贤参事会等社会组织,村级基层治理水平不断提升。
早在2011年6月,徐志连就倡议推动成立全区首家村级商会——大山西村商会,全村39家企业全部加入商会。成立商会的目的之一是实现村级会员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与合作,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也可以利用大山西村商会会员的资金和智力优势,充分发挥其在村级治理、新农村建设、扶贫帮困等方面的作用。如2013年,村商会发动30多个商会会员参加村里的环境卫生大整治活动,并捐款近80多万元,在村口建起了3个牌坊,在村内河道两边安装了漂亮安全护栏。
多年来,大山西村涌现出了一大批乡贤代表,他们都非常关心大山西村的发展,也愿意为村级经济发展建言献策、捐钱出力。为更好地发挥乡贤在村庄发展和村务管理中的作用,2015年3月,大山西村率先成立了有58名会员参与的乡贤参事会,组建了决策咨询、矛盾化解、乡风督导、志愿服务等4个服务团队,还成立了首笔20万元的“美丽乡村”建设基金。
共建美丽新家园
经过多年的发展积累,无论是大山西村的集体经济还是村民的收入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徐志连认为,村民富裕了,首先要改变的就是环境。因此,在每次村两委会议和村民、党员代表大会上,环境整治、新农村建设方面的内容都是会议的重要议题。
早在2000年,大山西村就委托有关单位做了一个详细的2000-2010大山西村庄十年规划。从2012年开始,大山西村开始积极争创“美丽乡村”示范村、精品村。根据大山西村的实际情况,徐志连邀请有关单位制定了市、区两级“美丽乡村”精品村规划,确定了以打造江南水乡“花村”为目标的精品村五年规划。
囿于规划控制和空间限制,当前农村最难解决的是住房改善问题。大山西村提前谋划,从2000年开始,严格按照村庄规划,先拆除旧房、猪棚,收回杂地,分批建设村民别墅和农民公寓,同时新建停车位、绿化带等,见缝插绿,不仅解决了全村所有住房困难户的住房难题,更为村庄增添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
来源:柯桥日报 作者: 编辑:盛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