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平安资讯平安要闻平安高层热点观察他山之石平安文化以案说法平安警醒
平安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平安资讯

贯彻市委全会精神 拉高标杆补齐短板·特别报道之三----天更蓝 地更净 山更绿 水更清 城更美

发布于:2016-6-3 12:36:49  浏览:1392次

“美丽绍兴”建设行动,让城乡环境更优美。

报告摘要

生态环境短板

环境领域问题仍十分突出,优良生态环境供给不足

1.水环境质量总体不高

2.大气环境改善不快

3.违法建筑存量巨大

4.环境执法不够严密

5.生态满意度有待提高

补齐短板目标

坚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统领,树立“绿色+”思维

1.全面实施“811”美丽绍兴建设行动计划 2.全力创建国家级生态市 3.努力使绍兴的天更蓝、地更净、山更绿、水更清、城更美 4.率先实现“绝不把违法建筑、污泥浊水和脏乱差环境带入全面小康社会”目标 5.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绿色动力”

核心提示

天更蓝,地更净,山更绿,水更清,城更美。这是绍兴人对生态环境的朴素愿望,也是决策者的目标。

环保部门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4月,全市环境空气质量(AQI)综合指数为4.47,同比下降12.5%,在全国74个重点城市中排位上升7位,全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3.3%。市环保局局长张永明说,在4月份出现这样的好天气,绍兴往年很少见。

水乡的水质也在好转。4月份,全市21个市控及以上地表水断面监测中,Ⅰ到Ⅲ类水质断面17个,占总监测断面的81.0%,比去年同期转好。

这些年来,绍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但是,逐步变好并不意味着足够好。绍兴生态资源禀赋好,山水秀丽,是典型的江南水乡,但优良生态环境供给不足仍是一块突出短板。比如,水环境质量总体还不高,污泥浊水尚未消除;大气环境改善不快,部分工业园区、厂区等充斥异味;违法建筑存量巨大,“脏乱差”“镇不如村”现象普遍;环境执法还不够严密,失管失控现象仍然存在……

目标与现实之间便是短板,短板该怎么补齐?绍兴人没有等。拆违清淤,是坚决行动;控污治污,是源头治理;立法执法,是制度保障。

畅游环城河

绿岛漾清波

山青水更绿

水乡美容要“面子”也要“里子”

绍兴人美化家园的行动,早已在治水治气、拆违清淤等行动中展开。

昨天上午,皋埠门窗厂厂长孔庆海来到皋埠镇政府,自告奋勇要求镇里监督,将自己厂里近4000平方米的违法建筑彩钢棚拆除。“现在主动拆违的越来越多。”皋埠镇党委副书记李轶枫说,运用断水断电等倒逼机制,再加上镇村干部工作做到位,违建自拆正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事实上,皋埠镇出现的这一情景,只是今年以来全市轰轰烈烈拆违行动的一个缩影。

为强化拆违力度,今年绍兴出台了《“无违建”创建工作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还研究制定了一系列配套政策。这给乡镇的拆违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底气,各种灵活巧妙的拆违工作方式纷纷涌现,拆违工作也得到大力推进。

以“比态度、比进度、比力度”为主要内容的“三比”竞赛,调动了干部群众投身拆违工作的热情;市民“无违建”监督团的成立,让“拆违”有了更广泛的监督力量;清单式管理,强化了领导干部的责任。在此氛围下,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村干部、党员主动拆违的案例层出不穷。

趁热打铁,绍兴就“三改一拆”提出了新目标:今年全市将确保有4个以上区、县(市)和市直开发区达到“基本无违建县(市、区)”,2017年达到“基本无违建市”标准,2018年率先创建成为“无违建市”。

如果说拆违是为了让水乡面容更美,那么,清淤则是给水乡清肠,是一种自内而外的美。

这几天,柯桥区钱清镇淤泥固化中心的8台设备正在不停地运转,柯桥各地的河湖淤泥源源不断运往这里,被加工成泥饼用于制砖、填路。

像这样的淤泥固化中心,柯桥区已有三座,分别位于钱清、齐贤、福全。这个月底,位于滨海工业区的一个新的淤泥固化中心也将投运,届时,4个中心的年淤泥处置能力可以达到400多万立方米。“机器每天满负荷24小时运转,这在以往是不可想象的。”4个中心的总负责人吴军说,今年绍兴的清淤力度之大,确是往年所没有的。

水利部门的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据统计,截至今年5月15日,绍兴各地清淤总量为757.17立方米,年度任务完成率达到了50.5%。时间尚未过半,清淤任务已完成一半。

为确保进度,水利部门还要求各区、县(市)和市直开发区挂图作战。对确定的清淤项目在水系图上进行标示,并在作战指挥室上墙公布,按照“完成一个销号一个”的要求,直至全面完成、全面销号。

源头治理排污从“生”管到“死”

生态建设的短板要补好,最要紧的是在污染源头扎好篱笆。在这方面,市环保局建设处处长胡晓东深有体会。

最近,越城区水沟营社区居民楼附近的营业房业主,不少到市行政中心来申请开设餐馆,结果在环保审批环节被“一票否决”了。否决的原因,是餐饮店会对居民的生活环境产生影响。“对环境有影响的项目,就不可以让它开起来。”胡晓东说。

这两年,环保“一票否决权”将很多建设项目挡在了门槛外。去年,全市提出环保审批的建设项目有1983个,建设处否决了260个,否决率为13.11%。今年以来否决率成倍上升,1到4月份,全市审批通过建设项目环评375个,否决154个,否决率为29.11%。

从源头上扎紧篱笆,说到底是要管好水和气,使它们外排时不至于对环境产生污染。

去年,绍兴化工、印染、制革、造纸四大行业整治,部分热电企业关停,2.6万辆黄标车淘汰,使得污染源大大减少。今年以来,柯桥和袍江76家印染企业关停,也使得绍兴的环境压力大大减轻。

绍兴污水处理厂“分质提标集中预处理”今年正式实施,也具有革命性意义。越城区、柯桥区的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经过处理后,生活污水的COD浓度可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一级A排放标准,也就是50mg/L以下,工业污水中的COD浓度可以达到80mg/L以下。从外观看,跟清水无异。

在大气污染源的管控上,去年底,绍兴首次将挥发性有机物(VOCs)纳入监管范围,在12个行业中摸排出了700家VOCs排放源企业。今年,环保部门在这些企业中确定了105家重点监管企业,督促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实现达标排放。目前,已经有35家企业完成了这一改造。

在饮用水源的管控上,去年修订的《绍兴市汤浦水库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如今正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它不但扩大了补偿范围和对象,而且今年将生态补偿资金额提高到了1900万元。多年来,汤浦水库水质达标率一直保持在100%,生态补偿资金功不可没。

源头治理和保护的举措众多,不过,最让市环保局总量处处长高剑平高兴的,是排污许可证“一证式”管理。去年,这个项目作为全省试点开始启动,今年这一平台已开始上线运行。高剑平现在的工作重心,就是将绍兴的企业纳入这个平台使之接受监管。

所谓的“一证式”管理,是以“排污许可证”为抓手,将涉污企业的环评、总量控制、排污申报和收费、现场监察、限期治理等所有环节的环保信息整合进“芯片”,实现一揽子管理。

“这个系统的厉害之处,是可以将一家企业从‘出生’到‘死亡’所有跟环境有关的信息,都录入进去。”高剑平说,这相当于企业的“环保身份证”,可以作为信贷、税收等多方面的参考依据。

立法执法编织最严密保护网

补好生态短板,法律是最有力的保障,执法是最有力的手段。对绍兴而言,此前的环保执法存在着执法依据过于笼统以及与绍兴现实不尽相符的情况,如今这一短板也即将补齐。

去年9月,省人大常委会审议决定我市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后,市环保局就启动了《绍兴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地方立法准备工作。今年5月11日,这一条例获得专家组通过,列为向市政府推送的两部地方性法规之一。5月30日,市政府主持的地方性法规起草工作座谈会,再次肯定了这一立法。

这一立法,将在绍兴的生态建设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它将使绍兴的大气污染防治与我们更加贴近,环保执法也将更具操作性,执法的力度也会更大。”市环保局法规处处长齐建明说,这部新出台的条例,确立高于国家、省目标的总目标,突出了各级政府对大气环境质量负责,制定了严于上位法的污染管理规定,是真正为绍兴生态建设“量身定制”的一部法律。“经过一系列程序,这部法规将在年底前最终出台。”

几乎与这一立法同步,今年4月,绍兴市委市政府就绍兴作为全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试点”出台了实施方案。方案通过污染损害鉴定评估、赔偿磋商制度、司法衔接机制、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金管理机制的确立,实现了环保部门与多部门的联动,就生态建设织就了一张严密的法律保护网。

事实上,除了立法,绍兴在执法上的力度也是史无前例。

上月下旬,一次环保“大会战”在高铁绍兴北站周边地区展开。此次大会战,市区两级环保部门共检查企业327家,对25家涉气企业查封设备依法取缔,对21家涉气企业责令停产限期整改,对19家存在环境违法行为的企业依法立案查处。

这样的执法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将成为一种常态。

据悉,接下来环保部门将分成6个检查组,采取“三不”(不定时间、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三直”(直奔现场、直接检查、直接曝光)方式,每半个月对各属地政府(管委会)环境保护责任落实情况进行突击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涉及环境违法违规行为,严格执行“五个一律”。

所谓的“五个一律”,是对检查中发现的涉及环境违法违规行为,一律依法停止违法违规行为、拆除非法设备,限期不拆除的,一律依法停水停电;涉及立案处罚的,一律从高限处罚;构成犯罪的,一律移送司法机关;涉及党员干部失职、渎职,充当环境违法行为“保护伞”、干预阻挠执法的,一律移送纪检监察机关;所有案件一律通过媒体公开,问题严重的实施限批与挂牌督办。

“所有的措施都围绕一个标准进行,那就是打造环境执法最严地市。”市环境监察支队教导员黄增强这样说。

作者:首席记者 裴金红 文 张亮宗 何雯 黄霄 谷嘉 摄 高晓建 制图 编辑:陈文华
关于我们  |  组织结构

版权所有:平安绍兴新闻网Copyright2014
号电话:0575-8516 2227、0575-8515 4422、0575-8517 8202
地址:绍兴市凤林西路300号
广告代理合作单位:绍兴市蓝剑传播有限公司;

浙公网安备33060202000023号 备案/许可证编号:浙ICP备13012563号 本站设计:耳東师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