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钱塘江两岸进入一年中风光最绚丽的时候,我们也盼来了2014年平安浙江建设的“成绩单”———今天,省委、省政府召开会议,对获得平安称号的市、县(市、区)给予表彰。 每年这样的翘首企盼,已经整整11年了。自2004年省委作出建设平安浙江这一重大决策部署以来,浙江用落实与坚持绘就了壮美的平安风景———民富与民安齐头并进。 新起点新征程,打造一个基础更牢、水平更高、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平安浙江,是2014年平安建设的“军令状”。一年来,以此为奋斗目标,全省各地各部门坚持问题导向、效果导向、底线思维,积极深化改革,创新社会治理,发挥法治的引领和保障作用,深入推进平安浙江建设,有效预防化解了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满意率。 平安浙江建设以法治为引领,奏响了时代的最强音! 服务大局,“大平安”促民富民安 大平安,是平安浙江建设孜孜以求的目标。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平安浙江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领域,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三改一拆”、“五水共治”,是我省倒逼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举措,也是平安浙江建设的重要内容。2014年,全省各地以“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决心,以法治为引领全力推进“三改一拆”、“五水共治”,“拆”出了转型发展,“治”出了美丽环境。 杭州白鹿鞋城,这个占据武林广场一隅20年的喧闹市场,在2014年迎来了它的春天:通过拆迁,市场突破了发展瓶颈,解决了多年积累的隐患,也为商户找到了新的发展出路。 白鹿鞋城的拆迁问题曾是一块难啃的骨头,不仅违建面积大,更涉及343家商户的切身利益。令人称奇的是,杭州下城区用了4个月时间,做到了零上访、零纠纷,实现了市场、商户、居民、政府“四方共赢”的大团圆结局。下城区调委会驻法院调解工作室主任李德成说,我们把调解室设在市场里头,还组建了一支专业的律师团队,为市场拆迁提供第三方法律服务,“我的体会是,平安建设领域总是与经济建设领域如影相随,而统筹解决经济转型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关键要有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 城市治堵,同样是2014年平安建设的一场重要战役。在各地开出的治堵药方中,依法严厉打击交通违法行为是其中的一剂良药。据统计,2014年,全省查处8类重点违法行为450万起,对违法停车、违法使用公交专用道、路口违法穿插排队车辆等行为的查处,同比上一年有了不同程度的增加。“从杭州城东到黄龙体育中心,即使在高峰时段,也能在40分钟以内到达。如果采用地铁加公共自行车的出行方式,时间还能缩短一些。治堵的效果,已经显现。”杭州上班族小章说,这是他感受最深的平安细节。 “我认为的平安就是要能拿到工资!”在江山打工的郑大姐对平安有着自己的朴素理解。今年1月,郑大姐在当地法院的帮助下如愿领回了被拖欠的工资。为保障用工者的合法权益,2014年,全省加强了司法追薪的力度。其中,人力社保部门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案件同比上升50.2%。 大平安理念在浙江大地的生动诠释,还体现在民生的改善上。2014年,全省新增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20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19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有大幅度增长。 依法打击,高起点高水平推进平安建设 群众看平安,首先看治安。针对影响群众安全感的突出治安问题,2014年我省各级政法部门不遮、不捂,敢于“揭盖子”,依法严厉打击,开展了打防侵财犯罪、打防通讯(网络)诈骗、打击整治伪基站、百城禁毒会战、“猎狐2014”等一系列专项整治行动,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针对社会治安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我省政法部门还出台了打击网络犯罪、食品药品犯罪、环境污染等犯罪的法律适用办法和指导意见,努力为基层执法办案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撑,增强打击处理效果。 群众的平安诉求,就是平安建设的努力方向。衢州公安局信息部门每月要绘制一份治安评估报告,这份报告的形成基于全市民警当月收集的12万余条业务数据。群众最关注什么案件、哪类警情报警频率最高、哪里的黄赌毒现象最严重,这些问题均由每月的评估报告给出答案。全市8个下属公安分局和55个派出所据此理清治安走势,开出治安“药方”,将平安建设的触角延伸到治安最薄弱的环节、百姓最担心的领域。 日益密集的社会治安视频监控探头、遍布大街小巷的民间巡逻队伍、悄然升级的小区技防设施……一个全覆盖、多层面、立体化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正在逐渐形成。2014年,全省刑事发案数继续下降,命案、“五类”案件、“两抢”案件降幅均超过10%。 深化平安建设,要坚持在法律框架内,解决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走出一条依法治理的道路。2014年1月14日,温岭大东鞋业的一场大火夺走了16条生命,也让全市2013年平安建设工作被“一票否决”。痛定思痛,温岭开展了史上最严的安全生产隐患大整治行动,全市鞋企和家庭作坊由整治前的1.1万家减少到5000余家,流动人口减少14万人。疾风暴雨式的整治并没有打跨温岭的制鞋业,反而促进了产值、效益和税收的三增长。公共安全的顽疾被破解,温岭的平安建设也如凤凰涅槃般新生———2014年,温岭市平安建设的成绩排在了全省首位。 温岭的蜕变,正是我省深化安全事故防控综合治理体系建设的一个缩影。探索火灾事故综合防控治理体系,深化道路安全“创新治理年”活动,开展“纠违治危”专项整治行动……一系列创新之举,让2014年全省各类事故、死亡人数同比下降6.2%和9%。
源头治理,有力维护社会长治久安 今年66岁的老金当了20多年的村干部,他的另一个身份是东阳市白云派出所“警民联调室”调解员。2014年,派出所里有400多起纠纷在这个调解室解决。每当有纠纷当事人怒气冲冲地进来,老金都会递上一杯水。一年下来,老金要从派出所里领走4500多个纸杯。 像这样的人民调解工作室在全省基层派出所随处可见。随着“警调衔接”实现全覆盖,多主体参与、多手段运用、多方式解决的大调解工作体系,也有了更加丰富的内容。 “救火”重在及时,“防火”重在平时。一条板凳,这一头坐着村干部,那一头坐着村民,余姚市谢家路村的“板凳”家访,正是用这样拉家常、问冷暖的方式,把问题、矛盾发现和解决在家门口。2014年,我省充分运用“枫桥经验”依靠群众就地解决问题的优势,千方百计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当地、化解在萌芽状态。与此同时,各地因地制宜地推广“和谐促进工程”、“和事佬”协会等载体,组织引导社会力量和第三方参与的矛盾调处化解机制,化解了一大批矛盾纠纷。 从传统的领导干部下访接待群众,到信息化背景下的网络投诉渠道,通过一个电话、一封邮件、一条微信留言,顺利实现了诉求表达“零时间”、“零障碍”。其中,寻求社会矛盾化解的过程,也成为增强法治观念的过程。2014年,舟山普陀区六横镇百岁老人许桂芳(化名)拿着一张泛黄的协议书,为37年前儿子的海上事故讨要说法。儿子出事后,当时的村干部承诺,母亲每月享受2元劳保费,但因各种原因并没有兑现。当年的2元钱现在值多少钱?调解员翻开法律书,收集统计局的统计报告,用法律条文与民间智慧为老人算出了合理的赔偿金额。调解过程,也因此成为村民的一堂生动的普法课。 通过全面推行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促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是平安的应有之意。2014年,全省共评估涉及群众切身利益、民生问题等领域的重大事项6078件,暂停或不予实施187件。经过评估的项目没有发生一起群体性事件。 固本强基,基层社会治理焕发活力 抓基层、强基础,是平安建设的永恒主题。为解决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突出问题,2014年,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若干意见,大力鼓励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并提出具体要求。 “一张网、全覆盖”,是各地基层干部群众对社会治理信息化的形象表述。2014年,我省建立了全国唯一一个全省联网的“平安建设信息系统”,其终端已覆盖省、市、县三级3800多个部门,覆盖全省所有市、县(市、区)、乡镇(街道)和85%以上的村(社区)。这个网络,与“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充分融合、互相联动,30万余名专、兼职网格员在网格里收集到的每一条信息,化解掉的每一起矛盾纠纷,都能在网上清晰可见,真正实现了“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确保了全方位、全天候的点对点、面对面的管理服务。 信息化建设,提升了基层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服务群众的能力,而探索法治、德治、自治相结合的基层社会治理机制,则成功地激发了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热情。抖落陈旧村规的岁月浮尘,当龙游县詹家镇浦山村重新修订村规民约时,小乡村沸腾了。拿着当地司法局制定的范本,经过大小20多次会议后,2000多字的新版村规终于诞生。新村规不仅内容丰富,与时俱进,更以法治的力量剑指农村沉疴积弊,重构了基层治理制度环境。“这本小小的册子,让我们看到了平安,也清晰地看到自己的权利与义务。”浦山村村民徐文妹说。 如今,制订修订村规民约、社区公约活动已在我省全面启动,力争到今年年底,推动全省所有村、社区完成制订修订工作。这一庞大的工程,将成为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和平安建设的重要载体,也为破解基层治理难点提供了有效的方式。 基础牢靠、基层安宁,才有浙江平安。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蓬勃发展,平安社区、平安家庭、平安学校、平安医院等基层平安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不仅激发了基层的活力,也探索了动员组织人民群众的新机制新办法,形成了平安建设人人参与、平安成果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版权所有:平安绍兴新闻网Copyright2014号电话:0575-8516 2227、0575-8515 4422、0575-8517 8202地址:绍兴市凤林西路300号广告代理合作单位:绍兴市蓝剑传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