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9月16日,柯桥区柯桥街道人大工委副主任李东接到区治水办(河长办)通知,其担任镇级河长的早湖池由镇级河道降为村级河道进行管理。这意味着,李东不再需要对早湖池进行一周一巡河、定期上报台账资料、编制整治方案等工作,只要按时关注水质即可,能腾出更多精力参与其它治水工作。
早湖池之所以能降级管理,是因为它连续半年保持了III类水的水质,日常管护到位,且没有群众举报投诉情况。这种对河道等级“可上可下”的动态化管理,为称职的河长减轻负担的举措,正是今年柯桥区河长制工作提档升级的重要内容之一。
2014年起,柯桥区全面推行“河长制”,建立了区、镇、村三级河长体系,1502名河湖长上岗履职,担起对责任水域的治理、保护予以监督和协调的重任。如今,柯桥各大河湖的水质已得到明显改善,最新实测数据显示:全区1185个有效监测断面中,I至III类水共有986个,占比83.2%,V类和劣V类水仅占3.9%,城市黑臭水体全部消除。
“现阶段,治水工作已由集中治水转向长效护水。我们将抓住水质达标率、群众投诉率两个‘牛鼻子’,更加科学精准地实现‘河长治’。”柯桥区治水办相关负责人说。
新的河长制履职考核,强化了河(湖)健康状况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责任水域水质是否满足考核目标要求,责任水域全年被上级督查、公众投诉举报数是否超过所在镇(街道)的平均值等。一旦河(湖)健康状况低于评价指标,责任河长就会被扣分,重则被通报、约谈,之后对河道也会提升管理。反之,若河道水质长期较好,且无群众投诉,治水办就会考虑对河道实行降级管理,同时弱化河长的巡河率要求。
为全面、客观地监测河(湖)健康状况,柯桥区今年专门花150万元聘请第三方机构,对全区河湖水质断面进行一月一监测、一月一通报,作为河长履职考核的重要依据。此外,柯桥区还搭建“碧水联盟”公众志愿护水平台,邀请广大市民对身边河道的水环境来“找茬”,短短1个月就有5000余名志愿者注册加入。
“新的考核制度,能够让河长认识到新形势下的履职方向,履职工作也能进一步提质增效。”柯桥区治水办相关负责人说,该区还将加大岗位责任制考核力度,加强水质监测点位和河长公示牌智能化管理等,进一步推进河长制工作提档升级。
来源:绍兴网—绍兴日报
作者:记者陈松
编辑:黄靖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