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平安资讯平安要闻平安高层热点观察他山之石平安文化以案说法平安警醒
平安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平安资讯

小小食藻虫成了治水关键 “水下森林”破解景区内湖治水难题

发布于:2020-9-21 8:23:00  浏览:707次

7088ec10a87e3386fe44e1152b849f56.jpeg

卧佛湖治理前(上)后对比图。

入秋后暑热渐散,去大佛寺景区晨练、散步的市民明显增多,大家欣喜地发现,之前绿油油的卧佛湖水如今变得清澈透亮了,水底下水草摇曳,鱼虾嬉戏其间,颇有“水下森林”的意境。据悉,卧佛湖的水质恢复“健康”,一种叫做“食藻虫”的小虫子功不可没。

“去年开始,我们启动了大佛寺景区水域水环境改善及景观提升工程,引进‘食藻虫引导水下生态修复技术’破解治水难题,效果不错。”新昌县大佛寺景区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伟伟表示。

治水难题让人忧

久负盛名的大佛寺景区核心面积3.09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5万多平方米,包括有名的放生池、白云湖、卧佛湖、般若谷等多处水域。

众多水域的存在让大佛寺景区变得灵动多姿,但水环境治理一直是个难题。“大佛寺景区的几处湖泊、水系,全靠山水和雨水补给,没有源头活水,时间一长,不少水系富营养化严重。”王伟伟告诉记者,以往,大家都是采用清淤、打捞等传统方法治水,但效果并不理想。

为了保持水域的健康,景区还曾尝试引进长诏水库的饮用水进行水体置换,但仅仅维持了一段时间的清澈,水面很快又变成绿油油一片。

有人提出建议:“普陀山的几个水域也是内陆湖,水很清澈,不妨去他们那里考察学习。”

王伟伟他们很快赶到普陀山风景名胜区考察、调研,发现对方引进了一种“食藻虫引导水下生态修复技术”,其优点在于不清淤、不换水、时间短、见效快、后期好维护。

“食藻虫”成果斐然

去年8月,大佛寺景区水域水环境改善及景观提升工程正式启动,引进“食藻虫引导水下生态修复技术”是重点环节。

据介绍,这一生态修复技术中最关键的就是“一虫一草”。所谓的食藻虫,是一种经过驯化改良的可控蓝藻的大型枝角类浮游动物,体长4至6毫米,以水中藻类、有机颗粒为食,每天可以吞噬数十倍于自身体积的食物。同时,在水底种植四季常青的苦草、龙须眼子菜、轮叶黑藻等沉水植物,构建“食藻虫-水下森林-水生动物-微生物群落”水下生态修复系统,形成虫控藻、鱼食虫食物链,恢复完整的“水下森林”生态链,让水“活”起来。

技术人员首先在卧佛湖进行了尝试。

卧佛湖是古代采石后形成的人工湖,水底下全是石头,为了种植沉水植物,工作人员事先进行了“沉土”作业。“不少围观群众不理解,认为我们往水里倒土的做法是在破坏水质。”王伟伟坦言,当时虽然进行了解释,但大家还是半信半疑。不过如今,这种质疑已经不复存在。

卧佛湖很快出现了肉眼可见的变化,原本绿油油的水变得清澈透亮,经过检测水质达到了二类水标准。此后,“食藻虫引导水下生态修复技术”在大佛寺景区其他水系中铺开应用。

除了引进治水新技术,大佛寺景区还在湖面布置人工喷泉加强水体整体循环流动,同时在湖畔种植高度、花色不同的挺水、浮叶植物提升水域滨岸带景观,给游客营造更好的旅游体验。

8月底,大佛寺景区水域水环境改善及景观提升工程基本完工并通过验收。“治理后,景区内湖水生物链更加完整,水体自我净化能力更强,实现了水利保障、生态保护与景区环境品质的同步提升。”王伟伟表示。



来源:绍兴网—绍兴日报
记者:俞颖颖
通讯员:单咪文/摄
编辑:黄靖芳

关于我们  |  组织结构

版权所有:平安绍兴新闻网Copyright2014
号电话:0575-8516 2227、0575-8515 4422、0575-8517 8202
地址:绍兴市凤林西路300号
广告代理合作单位:绍兴市蓝剑传播有限公司;

浙公网安备33060202000023号 备案/许可证编号:浙ICP备13012563号 本站设计:耳東师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