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对村里高标准农田地块的权属问题,以及官田山水库水源的使用与邻村存在很大争议,都快10年了一直没解决……”今年6月,新昌县城南乡企石村一些村民在该村乡“理”乡亲工作室向乡人大代表吕忠夫反映问题,希望能帮助协调解决。而这个颇为复杂的历史遗留问题最终得到了妥善解决:经过深入核实了解情况后,日前,一场由乡党委领导、人大主席团以及两村人大代表、村干部参加的专题调解会,在企石村乡“理”乡亲工作室召开。最终,双方达成一致,签订相关协议。
如今,在新昌县城南乡,功能多样的乡“理”乡亲工作室已成为让村民舒心顺心的农村“幸福理”,而它的出现却颇为偶然。
城南乡大部分村地处山区,最远的距乡政府驻地有25公里,全乡17个行政村有60周岁以上常住人口4498人,占全乡农业人口数的近20%。今年4月份,部分驻村指导员在开展“三驻三服务”走访中,一些群众反映村里没有理发室,很是不便,并将此问题通过“三驻三服务”系统上报。
据统计,该乡17个行政村只有4个村有理发室在日常营业,理发成了困扰老弱村民的“顶难事”。为此,该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召开专题民情分析会研究此事。
“不仅是理发,群众关心的每一件‘民生小事’,都是我们应该解决的‘执政大事’。”城南乡党委书记梁军锋说,他们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村除村党群服务中心外,在矛盾纠纷调解、政策宣传普及等“顶难事”中同样缺少群众参与的有效载体、缺乏便民服务的有效阵地。“各种各样的矛盾和问题虽然事小,但如果处理不及时容易放大激化,影响和谐幸福。”
于是,在充分酝酿之下,“政府搭台、乡贤助力、群众参与”的乡“理”乡亲工作室诞生了。装修由乡财政保障,乡贤赞助部分服务费用,村民承担额外享受服务的费用。
记者走进大山庄乡“理”乡亲工作室,发现这里凉爽舒适,面积不大,服务项目却不少。绍兴市建设局城建稽查支队副支队长、该村驻村指导员徐晓彬介绍,乡“理”乡亲工作室以优惠或免费理发为基本功能,采取“3+X”模式拓展服务功能。“3”指“党建引领做好三服务、乡贤助治建好理发室、清风护航引导好风尚”三项重点功能;“X”指结合各村实际,设立人大代表联络、垃圾分类宣传、人民调解、科普宣传、红十字救护、粮种代购等“X”项配套服务功能。
刚开张不久的丁龙村乡“理”乡亲工作室如今已经有了不少“铁粉”。“只要再评上一次村里的垃圾分类‘每周之星’,我就能拿到券免费剪头发了。”8月2日中午,村民盛伯英把吃剩的西瓜皮倒入门口的易腐桶。根据工作室规定,垃圾分类工作与理发免费券发放直接挂购,且不受年龄限制。正在检查工作的该乡干部石亚芳告诉记者,“如此一来,村民们垃圾分类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了。
如今,城南乡17个行政村已建有19个乡“理”乡亲工作室,自“三驻三服务”活动开展以来,累计服务1623人次,通过民情分析员、民情意见箱收集村情民意474条、问题事项216个,办结率100%。
“我们以小空间提供小服务,小服务满足小需求,小切口解决大民生。”梁军锋表示,在它的背后解决的是村民们生活中的各类“关键小事”,推动的是社会治理精细化管理,打造的是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来源:绍兴网—绍兴日报
作者:通讯员俞帅锋 记者潘晓林
编辑:黄靖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