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平安资讯平安要闻平安高层热点观察他山之石平安文化以案说法平安警醒
平安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平安资讯

土地流转,“转”出新活力

发布于:2020-8-12 8:27:00  浏览:545次

“多好看,这片绿油油的稻田,收成一年比一年好!”站在村口的田埂上,58岁的詹宏法感慨不已。10多年前,诸暨市枫桥镇的杜黄新村完全是另一番光景——洼地比农田多,种茭白、养河蚌、育鱼虾,就是鲜见种粮食。那时,“农田非田”的现象比比皆是,詹宏法这样的庄稼汉看在眼里、痛在心里。

因为种田务农收益不高,那时,村里大部分青壮年选择外出务工,村里的良田也往往处于抛荒状态。2010年,王海军当上杜黄新村党总支书记,摆在他面前的是一个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不到5万元、产业基础薄弱的穷村。

作为土生土长的杜黄人,王海军敏锐察觉到做好土地这篇文章的重要性。上任后,他带领村两委盘活土地,挨家挨户做村民工作,运用市场化理念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流转了1912亩农田,村民一下从农民变成了“股民”,杜黄新村集体经济也从原来的靠地方政府“输血”走向自力更生“造血”。2014年,全村土地流转后,村里建起了粮食生产功能区,购置了烘干机、插秧机等各类农机设备。随后,发展生态农业、带动乡村旅游、激活闲置农房等工作先后被提上了日程。

在杜黄新村做了近30年文书的阮建均清楚记得,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村里粮食产量低,不少村民吃不饱饭是常态。如今,杜黄新村集体经济年收入稳定在130万~150万元间,村民不仅可以拿到每年三四千元的土地流转“红利”,还能外出打工赚钱,小日子越过越美。

乡村振兴了,村庄活力足了,越来越多村民选择回乡创业。原先在外务工的村民楼飞峰回到村里,承包了近千亩土地。作为一名“新农人”,楼飞峰不仅引进智能农机进行田间耕种,还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我种的米,最贵的一种可以卖到76元一公斤。”稻花香里,楼飞峰嘴角笑容满溢。

百姓富了,村庄强了,各类纠纷和矛盾也大大减少。“以前村民各自单干,经常因灌溉、施肥等问题发生冲突纠纷。现在,随着土地流转、成片种植,这类纠纷几乎没有了。”王海军说,杜黄新村也从过去“月月有矛盾”变成了现在的“月月有分红”。

离开村庄前,记者看到村里一处绿色景观长廊下,南瓜长势正旺,按这个长势,入秋便能迎来丰收。王海军指着不远处说:“这个月我们村刚刚与北京一家乡村旅游投资公司达成合作协议,不久后,绿色景观长廊边上将建起特色民宿和农家乐;同时,杜黄新村的粮食蔬菜也将‘品牌化’投放市场,走上规模化、集约化、科学化乡村发展之路。”


来源:绍兴网-绍兴日报
作者:记者周梦琪见习记者赵婧赟
编辑:杨寒凝

关于我们  |  组织结构

版权所有:平安绍兴新闻网Copyright2014
号电话:0575-8516 2227、0575-8515 4422、0575-8517 8202
地址:绍兴市凤林西路300号
广告代理合作单位:绍兴市蓝剑传播有限公司;

浙公网安备33060202000023号 备案/许可证编号:浙ICP备13012563号 本站设计:耳東师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