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平安资讯平安要闻平安高层热点观察他山之石平安文化以案说法平安警醒
平安文化
当前位置:首页 > 平安文化

法庭上很多悲剧,源于面对死亡我们善意隐讳

发布于:2019-9-24 10:17:00  浏览:832次

在一个个平凡的日子里,我们对于活着太过习惯,以至于无法深刻体会告别的分量。


莎士比亚借哈姆雷特提出灵魂拷问,“生还是死,这是个问题。”


诗人江淹在《别赋》感慨,“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年岁徒增,面对这一人生必修课题与必经历程,我们无处遁逃。


亲人的离去,让生者惊慌失措,湮没于强烈的痛苦。


“生如夏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生死之事,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如此从容隽美。


更何况,在法庭里我还常常看到——


猝不及防的反目与争吵,难以释怀的遗憾与悔恨,甚至,亲情无可挽回的泯灭与决裂。


而这一切,常常源于逝者没留下一份遗嘱。


在我们的文化中,避讳谈论这个话题,似乎只要不提及它,生命便能无限循环。


殊不知,不明不白间,生生错过了安排后事的机会,徒留哀怨。



世情凉薄真的无可挽回?



用老话形容,他是个亲缘薄的人。


“85后”,父母双亡,两边祖辈也都过世。母亲那头的亲戚里,仅一位姨尚存世。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同《千与千寻》说的那样,人生就是一列开往坟墓的列车,路途上会有很多站,很难有人可以自始至终陪你走完。


他一趟趟参加亲人的葬礼,心如刀割,无法呼吸。


为了处理父母生前的房子,他起诉了亲伯叔姨姑,表弟表妹。


你或许会觉得奇怪,自己父母留下来的房子,和这些亲戚有什么关系?


在继承案件中,往往会涉及代位继承、转继承的情形,带来复杂的继承关系。


代位继承: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由被继承人的子女的晚辈直系血亲代位继承。转继承:继承人在被继承人死亡之后,遗产分割之前死亡,其应继份额转由他的法定继承人继承。


他的父母走在了奶奶、外公前,按照继承法,他的这些亲戚对这套房子多多少少都有继承份额。


那天开庭,乌压压的当事人把小法庭挤满了。


父母办丧时都未能伸手帮他一把的亲戚,平日里有事指望不上的亲戚,现在居然到得整整齐齐。对于“天上掉下的馅饼”,似乎没有人愿意错过。


“可能上辈子做了很多对不起亲人的事,这辈子才有报应的吧。”他苦笑着自嘲。


回想当时父母病重,他本想问一句“还有什么要交代的”,却觉得是一种诅咒而惭愧不已。


“你准备怎么办?”庭后我问他。


“依法判决吧,什么结果我都接受。”回答地如同波澜不起的湖面。


“调解一下试试?”我还是不死心,期待能挽救这濒临破灭的亲情。


“感谢你,但我不需要了。”冰冷又决绝,令人心疼。


在这尘世间,他茕茕孑立,形单影只。


而如果,他的父母能为他写下一纸遗嘱,或者他能提醒父母留个交代,那么,可以提前扼断亲戚们的觊觎,他还会对这世界保有希望与暖意吧。



尽心付出只能付诸东流?



她是自己推着轮椅来开庭的。她的双腿,仅与轮椅的椅面一样长,我没忍心再看第二眼。


她的“丈夫”也是残疾人,相濡以沫、共同生活了二十多年,也没想过要领结婚证。


那年,他家祖房动迁,窘迫的经济状况终于迎来了转机,而她却被告知不符合被安置的条件。幸好,在他的争取下,家里人同意,等房子下来可以办产证的时候,拿出一套写他们俩的名字。


那段时间,她每天都在笑。


命运其实没有那么残酷,虽然给了她不完整的身体,但给了她爱的人,现在还要给她属于自己的房子,和相对舒适的生活。


谁料想,她没有盼来那份好运,却盼来了他的突发恶疾。


接到病危通知书后,她把他拉回家里洗澡、理发,以前也都是她做的。“让他体面地走”,这是能为他做的最后一件事。


他瘫在客厅的沙发上,泪流满面,“连累你了,这么多年也亏得你照顾,以后的房子是一定要留给你的……”她抱着他,哭得无法自已。


然而,极度虚弱的他,已然无法写字,遗嘱的“遗”字只写了一半……


所有的后悔、不甘、忿恨,停留在那半个字上蔓延开去,成为挥之不去的隐痛。她没有去找人替他代写,不是没想过,而是内心总期待再等一等,就会有奇迹发生。


至亲似乎是横亘在死神与我们之间的屏障,至亲的离去,让我们更加深切感受到死亡的含义。他离世后,她一下子老了。


更让她难受的是,他家里人全部反悔,极力否认曾经对她的承诺,丝毫不顾数十年的情义。


听被告代理人,舌灿莲花,义正词严,说得既对又错,难以辩驳。


“他们原来不是这么说的……”她想不通。


是啊,你也可以慷慨陈词,冲上去指责为何不近人情,埋怨何以出尔反尔,但是在法律的准绳面前,若无凭据,皆属虚幻。


开完庭,她写下了撤诉申请,嚎啕而去。


而如果,他能留下那份完整的遗嘱,或者让别人代书,那么,余生陪伴她的,不再只是“人财两空”的无尽哀伤吧。



“善意”的谎言真能得到善果?



她比第一个故事的主人公幸运很多。


房子写的是一家三口及爷爷的名字。母亲和爷爷先后离世。爷爷生前公证了一份遗嘱,遗产都留给她父亲。而对于母亲,一直被隐瞒病情直到离世,什么书面遗愿都没有留下。如同第一个故事,母亲走了在外公前,牵涉进来一堆亲戚。


开庭那天,父母两头的亲戚都到了。


想起之前那个案子,我心里不禁打了个寒颤。


谁知——


“我愿意把继承份额赠与原告”“我也愿意”“我也愿意”……亲戚们争先恐后地表态。我极力掩盖自己惊讶的表情,看到她偷偷抹了下眼角。


除了,一位和她年龄相仿的被告态度不同。


她是外公第二任妻子带进门的,并非亲生。说是养母和继父,其实年龄上足可以当祖辈。


她说,一直感觉被这个家族排挤,养老送终的辛苦,也没能换来认可与善意。


更何况,她自己的生活并不好,不孕,离异,身体孱弱。开庭期间,她几次要求休庭喝水,眼里的恨意似乎能刺透其他人。


曾经的“家”至少还是个“家”,哪怕她厌恶至极。随着至亲的离去,与她再无瓜葛。


看着他们热热闹闹、和和睦睦,她难以释怀。


看着他们主动放弃继承份额,她就偏不。


似乎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缓解曾经寄人篱下的艰难痛楚,挣得内心的一点平衡安慰。


“这人怎么这样”亲戚们窃窃私语,带着各种鄙视与嫌弃的神态。


这个案子,我后来调解了。她收了原告的折价款,扬长而去。


她没想再回去,拒绝与过去言和,也拒绝与自己和解。


“其实都是她敏感的自认为……”原告无奈地摇头。


过了几天,原告哭着给我打了个电话,她无意中翻到了母亲病期的日记:人的生命在于厚度,而不在于长度。原来,在这个善意编织的谎言里,母亲什么都知道,并选择了默默配合。


而如果,家人没有对母亲隐瞒病情,让她能留下一份遗嘱,那么,她的身后事会如爷爷般井然有序,亲情也存在挽回与弥合的机会吧?



告别的正确态度是好好告别


他爱人病了很久。


每天他拖着四级残疾的腿,在家与医院之间往返数载。于他而言,是种欣慰,不觉辛苦。他知道,自己是撑起她生命的那抹艳阳。


病情如何发展,她都很清楚。那天,她深感时日不多,要求戴上他送的第一条项链,在病床头找了一张电费账单信封写下遗愿,将房子留给了他。


“我们夫妻一场,一直是同甘共苦的,生活上一些不开心是难免的,因为他的身体不好,还要照顾我,所以我愿意理解他,望我的娘家人也理解我做的一切……”


歪歪扭扭的字里,尽是为他的打算与不舍,如同他对她一样。


她老母亲已逾耄耋之年,女儿病逝的事情家里人都瞒着她。


如果不是他的腿脚越发不便,他或许不会想要换到底楼居住;


如果不是想置换房子,他或许也不会拿出这份遗嘱,至少也瞒到老太太走了以后。


一听妹夫要卖房子,大舅子、大姨子们上蹿下跳:要配合签字卖房可以,先把妹妹的遗产折算成钱拿出来!


他只能来起诉老丈母娘和儿子,要求依据遗嘱确认房子归他所有。房子原本写在一家三口名下,对于儿子的份额,他愿意支付对价。


大舅子、大姨子作为老太太的代理人来到了法庭。


大姨匆匆看了一眼遗嘱,随手扔在桌子上,忿忿地说“一看就不是我妹妹写的!”


大舅子翻来覆去看了N遍,斩钉截铁说“我妹妹写这个我们怎么不知道,肯定是伪造的!”


我问,“要不要申请笔迹鉴定?”


“要!”他们异口同声,并纷纷拿出了她生前的笔迹作样本。


我瞄了一眼,字迹根本一模一样啊。


鉴定送出去了,一个月后,原封不动退了回来。


他们没交鉴定费。


我再三询问,他们表示不想交了。


无从知道,他们是真正想通了要尊重妹妹的遗愿,还是担心到头来白担了钱“竹篮打水一场空”。


我知道的是,法槌落下,我支持了原告的主张,他,与她心愿可了。


还有值得欣慰的是,老太太仍被瞒得好好的。


人生是一场单程旅行,纵使有太多遗憾,也丧失了从头再来的机会。如果有可能提前准备,好好告别,你会怎么做?



结语



三毛曾经说过,她愿意在父亲、母亲、丈夫的生命圆环里做最后离世的一个。


因为一个人爱有多深,牵挂与不舍就有多长。


死亡,并非如其本身般冷酷决绝,而是始终存在温情萦绕。

因为在生的世界,会有人在思念。

为什么有的思念,静谧美好;有的思念,却痛苦不堪?

有这样一个统计,80%以上的绝症病人希望知道自己的病情,而只有40%以上的家人会选择告知病情。

不忍心他们直面死神的残酷,便用善意搭建一个“保护壳”。

让亲人没有负担地离开,把所有痛苦与煎熬都留给自己。

——这或许是多数人的“执念”,压得喘不过气来。

那么有没有想过,

这真的是病者所需要的吗?还是自己的一厢情愿?

是替亲人做决定,还是让亲人有机会自己选择?

是让亲人在疑窦丛生担惊受怕中离开,还是敞亮明白向死而生利用好最后的时光?

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寻梦环游记》,描绘了墨西哥亡灵节的人们,载歌载舞与逝去亲人欢聚的场景。

生死互补才是完整的生命周期,死为生提供了永恒的重点与延续的可能。

我们希望故去的亲人在另一个世界安好,同样,他们也希望我们在这个世界,继续勇敢前行。

留下一纸遗嘱,不仅是逝者给自身的交代,更是给在世的至爱以保护,给眷恋的世界以温暖。

我们为何不努力,帮助他们表达并实现最后的愿望?

我们有何资格,去剥夺他们这个珍贵机会与重要权利?

要知道,经历了漫长岁月,他们远比我们想象的坚强且有力量。

常说,人世间每一次相遇都是久别重逢,每一次再见都可能是再也不见。在这段无比遥远的距离里,穿越生死,不留遗憾的,是我们已经全力以赴。

论及生死,惟愿我们从容。


来源:庭前独角兽  责任编辑:付静宜

关于我们  |  组织结构

版权所有:平安绍兴新闻网Copyright2014
号电话:0575-8516 2227、0575-8515 4422、0575-8517 8202
地址:绍兴市凤林西路300号
广告代理合作单位:绍兴市蓝剑传播有限公司;

浙公网安备33060202000023号 备案/许可证编号:浙ICP备13012563号 本站设计:耳東师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