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平安资讯平安要闻平安高层热点观察他山之石平安文化以案说法平安警醒
平安文化
当前位置:首页 > 平安文化

最好的时光“遇见”更好的自己

发布于:2019-2-23 21:34:00  浏览:1482次

原标题:最好的时光“遇见”更好的自己 ——记北碚强制隔离戒毒所一大队大队长王裕见

  王裕见和戒毒人员聊天谈心

  如果你不幸身患绝症,是选择自暴自弃,还是笑对人生?面对这样的选择,北碚强制隔离戒毒所民警王裕见选择了后者,并用行动诠释了不悔的选择。

  39岁的王裕见,5年前被确诊患了肺癌。在参加工作的近16年来,他一直战斗在基层一线,教育、感化、挽救戒毒人员,在身患癌症的情况下,依旧坚守在工作岗位上。

  2月20日,记者穿过北碚强戒所沉重的铁闸,第一次见到王裕见。操场上,他1米87的个头无形中给20多名戒毒人员形成“压力”。

  听闻记者前来采访报道他的先进事迹,王裕见笑着说:“我的工作很平凡,真的没有什么值得可报道的。”其实,王裕见口中的平凡还真的一点都不平凡。他所在单位北碚强戒所,是全国第一个艾滋病吸毒人员集中管理场所,工作任务艰巨,安全责任重大,容不得一丝马虎。艾滋病戒毒人员缺乏家庭、社会的关爱,孤独地在生命的荒原中漫无目的地游荡,幸得有王裕见和他的同事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坚守,才让这样的平凡显得那么的有意义。

  手术后主动申请回一线

  2002年,王裕见从后勤工程学院毕业,由于从小怀揣对警服的向往,他毅然放弃优越的工作投考警察,并成功入职我市戒毒系统。

  随着男性艾滋病戒毒人员的增多,成立男子专管大队势在必行,工作成绩突出的王裕见也因此于2008年调至北碚强制隔离戒毒所。

  “当时全国在管理艾滋病戒毒人员方面是真空,没有制度可循,没有方法可学,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一步步积累工作经验,在实践中总结方法。”现任大队长、时任副大队长的王裕见对建队之初的工作记忆犹新。就这样,他和他的同事们从建所至今,一直战斗在第一线,确保场所不发生任何安全事故。

  2013年2月底的一天,值班中的王裕见突然流鼻血,以为身体偶然不适,并没有放在心上。然而相同症状接连持续两三天,这才引起了重视,前往医院检查。

  “肺癌”,拿着诊断书,王裕见当时头脑一片空白,好久都缓不过神。回到家中,他慢慢静下心来,打开电脑在QQ个性签名上写下了“向天再借20年”。

  一个月后,王裕见接受了长达7个小时的左下肺切除手术。原本认为他至少会在家修养一段时间,不曾想3天后,同事们就在单位看到了他。为了照顾他去医院复查、化疗,所里安排他到机关工作,可王裕见就是“坐不住”,主动申请回到一线继续工作。

  就这样,5年多来,他一边上班,一边治疗,每天服用的各种药物达到20余种,可脸上却看不出丝毫病容。

  用心守护生命的荒原

  王裕见说,在北碚强戒所,第一个要学会的就是尊重。因为身患艾滋病,这里的戒毒人员比一般戒毒人员更加敏感、自卑。他们渴望与别人建立一种平等的交往关系,却又会用冷漠的神情来掩盖;他们很难去相信别人,却又希望有人相信他们。

  “你真的觉得我还有救吗?”“他们都怕我,你为什么不怕?”“你觉得我们是平等的吗?”……所里的戒毒人员这样问过王裕见。王裕见要做的,就是针对每个人不同的性格开出不同的“药方”,让自以为身处“洞底”的艾滋病戒毒人员抬头能望到星空。

  赵达(化名)今年58岁,这是他第二次进北碚强戒所了。“其实像我这样的人,日子是过一天算一天。我一直觉得,如果我死了,还会给社会减轻个负担,但是王队偏偏不这么觉得。”因为长期吸毒,赵达看起来比实际年龄更苍老,他盘坐在凳子上,开始了与记者的对话。

  2015年,赵达刚进所,就成为最难管教的人员之一。赵达没有文化,他认为艾滋病是“绝症”,行事便肆无忌惮,顶撞民警,挑衅其他戒毒人员……和所有人作对,似乎变成了他活着的唯一乐趣。

  “然后王队就来了,他那个时候做完化疗没多久,头发都没了,口罩也没戴。我当时还在想,他是真的不怕死。”回忆起与王裕见的初见,赵达历历在目,“那天,他很温和,挨着我坐着,很近很近,他问我有没有想过两年强制期结束后要干什么。”王裕见真诚的眼神让赵达有了一瞬间的触动。这一次他没有顶撞回去,第一次说出了自己的真心话。“我得了这个病,又吸毒,早晚是要死的,哪里有什么以后。”赵达的眼神很复杂,话语中已经有了几分自我放弃的意思。

  “你晓得我有肺癌,差点也死了,现在也不晓得哪天会死,所以我懂你的意思。”王裕见笑得很轻松,他毫不避讳地跟赵达讲述了自己的病情,“但是开心一天是一天。我还想向天再借二十年,毕竟我很喜欢这身警服,没有穿够。要不相信我一次,好好改造,我肯定是不得放弃你的。”

  “怎么会有这样的戒毒民警。”王裕见的这番话,赵达到现在都能完整背出来。警察的话,要不要听,万一只是权宜之计骗他的怎么办?当天晚上,赵达失眠了。

  让赵达真正做出决定的是另一件事。

  因为吸食海洛因,一名戒毒人员静脉曲张严重导致血管爆裂,血流如注。情况紧急,赵达在角落静静看着,看看谁敢来救这个艾滋病人。

  噔噔噔……脚步声由远及近,王裕见来了,他戴上手套,招呼三个民警把病人抬上救护车,送往山下的医院。

  之后,赵达选择了相信王裕见。

  “平时我们做错事情,他比哪个都骂得凶,但是我们有事,每次又是他第一个冲到前头。我感觉到了平等和尊重,这个对我们来说很宝贵。”赵达之后再也没有顶撞过任何人,他收起了暴躁,因为他相信那个“钢铁”大队长的话,他不会放弃他。

  “你怎么对人,别人就怎么对你,这个道理在北碚所一样的存在。艾滋病戒毒人员,也是人。其实好多人都是纸老虎,他们觉得被社会放弃了才会变成刺头。只要找对方法,真诚的对待,他们会明白这一番苦心的。”王裕见说,在北碚强戒所,没有一个人会被放弃。

  担负起戒毒民警社会责任

  工作之余,王裕见作为全市司法行政系统“法帮青年”的培养对象,主动要求加入“法帮义工”戒毒宣传队,发挥自己硬笔书法的特长,创作了《毒之害》《拒绝》《彷徨》等近20幅硬笔书法作品。他还先后到中小学、街道社区开展近50场次的禁毒戒毒宣传活动,把“关注戒毒·关爱幸福”的“法帮声音”传递到更多的青少年中,传递到更广泛的群众中,切实担负起一名司法行政戒毒民警的社会责任。

  由于王裕见多年来深入中小学,开展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和戒毒宣传,被誉为我市司法行政系统“向上向善”好青年。

  王裕见患病之后,妻子邓华一直精心照顾着丈夫,陪丈夫做放疗、化疗,与丈夫一起回忆过去的幸福往事。丈夫的乐观坚强,也感动着邓华,“要做丈夫的精神支柱,陪他早日康复。”

  “我今年10月份就满40岁了,正是干事业的最好时光。虽然身患绝症,但我有与病魔抗争的决心和毅力,我也相信,一定会胜利。我不畏惧死亡,我渴望活着,因为我的家人、工作都需要我,太多太多的事情等着我去做……”王裕见面对病魔乐观而坚强,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个人。


来源:重庆长安网  责任编辑:赵利丽

关于我们  |  组织结构

版权所有:平安绍兴新闻网Copyright2014
号电话:0575-8516 2227、0575-8515 4422、0575-8517 8202
地址:绍兴市凤林西路300号
广告代理合作单位:绍兴市蓝剑传播有限公司;

浙公网安备33060202000023号 备案/许可证编号:浙ICP备13012563号 本站设计:耳東师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