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一早,越城区富盛镇义峰村村民王小华又起来帮母亲梳洗。老人躺在一张手动护理床上,王小华轻轻一摇,老人上半身就被抬高了。
2年多前,王小华母亲因脑梗瘫痪。听说富盛镇残疾人之家在免费出租护理床,王小华立即申请了一张。“借来的护理床很干净,质量也好。我们已借用2年多了,但看母亲的身体状况,还得续借一段时间。”王小华说,护理床操作方便,省心又省钱。
一台进口呼吸机售价上万元,一张护理床数千元,一副拐杖数百元……对老年人来说,购买养老器材不是一笔小数目。更头痛的是,不少养老器材只是暂时应个急,使用周期短,用过之后就不需要了。放在家里吧,占地方;丢了,太可惜;卖了,不值钱……
如何让闲置的养老器材流动起来?富盛镇残疾人之家搭建的免费租赁平台,解开了这道难题。
闲置器材有了大用场
富盛镇残疾人之家位于富盛镇小辂村,负责人蒋洪刚是富盛镇本地人。“在农村,不少老年人需要护理床、轮椅等器材,但有的嫌贵,有的怕浪费,都没有配备。”蒋洪刚说,2017年年底,有一家爱心企业向残疾人之家捐赠了一批养老器材,他拿出其中一部分轮椅、拐杖、护理床等,以及残疾人之家更换下来的一批闲置养老器材,共计20余件,建立了一个免费租赁康复护理器材流通点。
记者从租赁登记表上看到,截至目前,包括王小华在内,已有7户家庭向富盛镇残疾人之家借用轮椅、氧气机、助行器等康复护理器材。借用者主要集中在富盛镇当地,最远的是越城区北海街道的一位残疾人。
不光有借出去的,也有不少爱心人士将自家闲置的康复护理器材送到这里。蒋洪刚说,前段时间,越城区塔山街道罗门社区居民谭兴洪想捐一张护理床,因不方便送过来,经过沟通,他和工作人员上门接收了。
蒋洪刚说,每件护理器材出借前,他们都会仔细消毒和检查,有破损的,立即修好,让租赁者用得放心。
供与求信息不对称
越城区府山街道书圣故里社区60周岁以上老年人有2000余人,占整个社区人数的三分之一。昨天中午,记者看到不少拄着拐杖或推着轮椅的老人在家门口晒太阳。“使用养老器材的,主要集中在400多位8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里,估计超过一半的人都在使用拐杖等器材。”书圣故里社区工作人员许燕说,几百元一副的拐杖,一般都买得起,但数千元的护理床等大件设备,对不少家庭来说还是有压力的。
也有一些家庭,新买的养老器材没用多久就不用了,如何处置成了一件烦心事。
前不久,书圣故里社区的朱女士为行动不便的母亲买了一个坐厕椅,但因母亲不习惯,使用一次后,坐厕椅就被闲置了。“坐厕椅几乎全新,我想送掉,可不知道谁家需要。另外,坐厕椅没有消过毒,我也怕接收的人介意。”朱女士说,想来想去,最后她将坐厕椅卖给了收废品的人。
一边有需求,一边却送不出去,供需信息不对称,导致闲置养老器材“空转”,没有被充分利用起来。
富盛镇残疾人之家搭建的免费租赁康复护理器材流通点,虽然已经运营2年,但知道的人还是不多。“我们这个残疾人之家建在村里,远离城区,知道的人不是很多。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帮忙宣传,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件事,一起参与进来。”蒋洪刚实话实说。
如何更好地流动起来
幸福晚年离不开养老器材。绍兴从1987年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截至2018年,全市老年人口超过114万人,老龄人口比例为25.51%,高于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这么庞大的群体,需要多少养老器材?闲置的养老器材又有多少?如果能流动起来,能解决多少家庭的燃眉之急?
去年年底,上海市启动了“共享辅具”试点项目,在浦东新区和宝山区开展康复辅助器具租赁试点,依托街镇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开设5个康复辅具固定租赁点,提供1辆流动服务车。据了解,在试点期间,特定人员还可以申请租赁服务补贴,补贴金额为租赁服务价格的50%。
“养老器材流通共享,将成为一个大趋势。今年年初,民政部联合多部门印发《关于开展康复辅助器具社区租赁服务试点的通知》,要求在全国部署开展康复辅助器具社区租赁服务试点。”市民政局有关负责人说,浙江嘉兴作为其中一个试点地区,正在通过积极支持、引导和鼓励各类康复辅助器具企业、机构、社会组织等开展社区租赁服务。此外,将经济困难老年人、残疾人和伤病人员等特殊困难群体作为重点保障对象,建立基本型康复辅助器具配置和社区租赁服务补贴制度。这些试点地区的经验可为日后绍兴推广租赁服务提供借鉴。
绍兴市仁本居家服务有限公司柯桥分公司总经理王晓燕告诉记者,目前公司参与运营的60余家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已经在推行养老器材租赁服务。“养老器材都是公司出资购买的,目前还没办法实行免费租赁。从维护成本出发,拐杖租金为1元一天,轮椅为2元一天,护理床根据功能收费几百到上千元一个月不等。”王晓燕说。
作者:见习记者 诸丹萍 文/摄
编辑:雷彦平
来源:绍兴网-绍兴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