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平安资讯平安要闻平安高层热点观察他山之石平安文化以案说法平安警醒
平安要闻
当前位置:首页 > 平安要闻

于欢案改判,舆论有为但更是法治的胜利

发布于:2017-6-23 11:15:00  浏览:931次
文丨令狐卿
  今天上午,山东省高院对于欢案作出二审判决,认定于欢属于防卫过当,构成故意伤害罪,否认自首情节,法庭判处他有期徒刑五年。今年2月17日,聊城市中院一审判处于欢无期徒刑,经过《南方周末》报道后引发社会巨大反响,二审做大幅度改判,舆论有为,法治胜利。
  于欢此前在法庭上(图片来源:山东高院微博)
  于欢从无期改判有期徒刑,量刑上出现了巨大调整,最重要的依据是认定于欢伤人举动具有防卫性质。在一审判决中,对正当防卫情节不予认定,也因此掀起舆论轩然大波。一批法学家撰文阐释此案中被忽视的防卫问题,二审改判是对这些声音与意见的呼应。
  于欢在去年4月因母亲借高利贷被追债围困,期间发生催债人辱母举动,旁观者报警处理后,警察没有驱散围困者。他在警察离开时想要挣脱,与11名催债人纠缠,摸刀刺伤四人,其中一人不治身亡。此案中侮辱于欢母亲的恶劣情节,引爆网民反对一审判决。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沈德咏此前在山东一次座谈会上曾强调,司法审判不能违背人之常情,要“将个案的审判置于天理、国法、人情之中综合考量”。在这个角度看,一审判决也显然存在很大问题。
  二审判决的最大亮点,当然是认定有正当防卫的存在。正如5月27日最高检就此发布的情况说明,从防卫意图、防卫对象、防卫时间、防卫结果等构成要件出发,认为于欢的行为可以被定性为防卫,但“明显超过必要限度”。这是公诉机关在立场上的巨大改变。
  最高检在二审判决之前,发布倾向性明显的公诉意见书,被二审尽数采纳。舆论似乎也乐见此案朝着改判的方向有了重大调整的机会。仅就这一点而言,不能说舆论干预了司法,反而是最高检公开说明的时机更耐人寻味。
  随着二审改判,并且对量刑上出现重大缩减,相信会有声音认为这是舆论干预司法的结果。这是一个需要澄清的问题,二审改判实因于欢的自卫性质使然,在法理上讲得通;一审认定事实、使用法律有很大疏漏,改判同时也是二审制自带的纠错功能造就。
  舆论在于欢案上的高度聚焦,始终以理服人,并且将法学专家的不同意见导入进来,从而为评估一审判决的品质提供了法学的而非舆论的衡量标准。从始至终,舆论除了呼吁关注此事,整个法律修正是靠司法系统自行完成的。舆论与审判分别运行在不同轨道上。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对于欢案的改判,不该仅仅纠结于舆论与审判的关系上,还要看到这是司法对民间高利贷行为的一次严肃表态,那就是:高利贷的催债行为要有边界,恶性讨债引发的抗拒行为具有正当防卫的性质。于欢案改判,也是给愈演愈烈的民间讨债划定边界。
  对于高利贷行为,法院在此前除了规定一个合法的利率之外,并无更多的建树。民间催债因为陷入灰色地带,难有有效规范,乱象丛生。于欢挥刀自卫,就是在这一大背景中产生并凸显出来的。现如今,法院支持于欢们的自卫行为,等于是给恶性催债敲响警钟。
  因此来说,于欢案的改判除了是对重大舆论的回应外,更是对民间高利贷环境提供的一次判例,意味着司法扩大了对这一灰色地带的管辖范围。这是一个显著的信号,借助于欢案巨大的社会影响力,能够将针对高利贷的、崭新的司法精神传播得更远,这是二审改判富有价值之处。
  也只有从这个角度,才可以超越舆论与司法的对立角度,将审判活动放到社会的问题意识下去理解,才可以超越“舆论是不是又干预司法”的疑惑与窠臼,以正常心态看待并处理好舆论压力与专业审判的关系。因此,于欢案改判最终依旧是司法对社会问题的回应,法治没有输。



来源:搜狐新闻  责任编辑:黄海英
关于我们  |  组织结构

版权所有:平安绍兴新闻网Copyright2014
号电话:0575-8516 2227、0575-8515 4422、0575-8517 8202
地址:绍兴市凤林西路300号
广告代理合作单位:绍兴市蓝剑传播有限公司;

浙公网安备33060202000023号 备案/许可证编号:浙ICP备13012563号 本站设计:耳東师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