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平安资讯平安要闻平安高层热点观察他山之石平安文化以案说法平安警醒
平安要闻
当前位置:首页 > 平安要闻

中国网络犯罪占比1/3 现有网络法律存两大“不适应”问题

发布于:2017-12-24 21:53:00  浏览:952次
  中国长安网北京12月24日电(记者 彭绮琴)“现在,中国网络犯罪占了犯罪总数的约1/3,是第一大犯罪。”12月23日,中国法学会网络与信息法学研究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暨2017年年会在京召开,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品新,在会上强调了这一数据。
  据悉,本次年会主题为“网络信息法治建设新格局、新展望”。在主题研讨环节,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李菁菁处长,结合中国当前网络犯罪的新特点、新变化、新趋势,梳理了我国打击网络犯罪的几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12月23日,中国法学会网络与信息法学研究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暨2017年年会现场。
  李菁菁提到,网络犯罪主要发展趋势表现在三个突出的方面:一是网络犯罪催生协同共生的黑色产业链,“大大降低了网络犯罪的技术门槛和犯罪的成本,增加了办案的成本和打击的难度”;二是网络犯罪滋生了大量专业化的犯罪团伙;三是网络犯罪的危害向预备阶段大大前移。
  “这些新变化、新趋势,迫使我们在遏制犯罪的策略上,必须做出新调整和新应对,也就是说要由传统的偏重打击、一案一破,转变为立足防范、行刑衔接。”李菁菁表示,然而,现有的网络法律仍然存在不适应和难适应的突出问题。
  据李菁菁总结,“不适应”的第一个表现是预防犯罪的网络行政立法亟待推进。“这些年来,我国在网络的行政立法上总体滞后于刑事立法,网络领域的第一部基本法——网络安全法,虽然已经在今年6月1日实行,但是相关配套的法律规范还不健全,同时还存在一些立法的盲区和薄弱环节。”她提到,“比如,网络安全法对于各类网络运营者预防犯罪的责任义务,规定得尚不充分,难以为实现打防结合、防范为先的犯罪遏制策略提供强有力的行政法规支撑。”
  其次,李菁菁着重谈到,相比网络刑事实体法而言,刑事程序立法则相对滞后,也难以适应当前侦查办案实践的需要。具体表现为五点:
  第一点,网络犯罪“跨地域无国界”,这都对传统的刑事案件管辖以犯罪地的管辖为原则,都提出了新的挑战和问题;
  第二点,网络犯罪案件的异地调证成本高,效率低。“异地调证办案地必须要提供法律文书的原件,这一系列规定都难以适应现在涉网案件异地调证频繁、电子数据提取量大等客观现实的需要。”
  第三点,大多数的网络犯罪案件,都要开展刑事立案之前的初查。但是,现有的法律并没有详细规定可以采取哪些初查的调查措施,能否利用网络技术手段以及获取什么样的网络数据等。
  第四点,网络技术措施和数据资源,已经超过了传统对技侦措施的规定,“包括大量的注册信息、上网阅读信息、轨迹信息等”。其法律性质和程序性规范亟待明确,包括对公民个人信息及隐私权等的影响。



来源:中国长安网  责任编辑:王淑静
关于我们  |  组织结构

版权所有:平安绍兴新闻网Copyright2014
号电话:0575-8516 2227、0575-8515 4422、0575-8517 8202
地址:绍兴市凤林西路300号
广告代理合作单位:绍兴市蓝剑传播有限公司;

浙公网安备33060202000023号 备案/许可证编号:浙ICP备13012563号 本站设计:耳東师兄